一、醫療廢水處理介紹:
醫療廢水來源及成分醫療污水主要是從醫院的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術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來源及成分十分復雜。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細菌、病毒和化學藥劑,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醫療廢水曾經多次引起公眾關注,醫療費水的排放對水資源造成的危害巨大,已經成為危害群眾健康的一個“源頭”;部分地區真正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目前,法律的不規范,環保意識的薄弱,造成了醫療費水直排和各大醫院存在的“高污染,低治理”現狀。
但目前各大醫院并沒有對具有嚴重危害性的醫療費水進行合理處置,忽略了廢水中病毒傳染可能導致的水污染惡性事件。同時,國家的相關立法也需要及時跟進,對醫療費水的處理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各級環保部門也應加強管理和環保意識的普及。相關資料與工業廢水相比,醫療廢水對環境的影響更大,危害也更大。
檢測與監測
1 醫療機構污水、污泥處理的日常檢測由各醫療機構負責。檢測項目和頻次應符合以下要求:
1.1 醫療機構污水中總余氯:經過連續處理裝置的污水,每日至少檢測2次;經過間隙式處理裝置的污水,每次排放前均應檢測。
1.2 醫療機構污水中糞大腸菌群:每月檢測不得少于1次。
1.3 醫療機構污水中致病菌:每年檢測不得少于2次。主要檢測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結核病醫療機構檢測結核桿菌。
據了解,以前醫療污水自行監測工作僅靠人工采樣,不僅無法實現實時監控,且存在一定安全風險,而新上線的智慧平臺能通過數字化監管手段消除這些弊端。該項目針對醫療污水特點和疫情防控需求,選取污水收集、消毒劑投加作為主要監控環節,以pH、余氯等指標作為主要監控指標,通過在線監控設備分析監控數據和排污規律,可實現醫療污水收集、處理、排放全過程監管和及時預警。”該平臺技術負責人透露,“隨著監控數據不斷積累,我們通過規范日常運行管理,實現水質穩定達標排放。”由于醫院醫療廢水中含有較多的懸浮雜物、病源微生物等污染物成分,因此必須盡可能在前期用物化工藝去除這些污染物。否則,會影響整個處理系統的運行和管理效果。因此,本方案擬在污水進入生化處理系統前設置格柵,以去除水中的懸浮物。于污水的CODCr含量較低,可生化效果好,為減少投資,降低運行成本,增強系統的耐沖擊負荷能力,本方案采用“厭氧+好氧”的處理方法對污水進行生化處理。
二、現場情況介紹:
客戶是漳州市地區縣級總醫院,因近年國家加大醫療廢水排放的監管力度,要求 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傳染病醫療機構、20張床位及以上的醫療機構應科學確定污水處理設施的規模、工藝,確保出水達標排放。20張床位以下的醫療機構(含疫情期間定點酒店等隔離點)污水經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的醫療機構(含疫情期間定點酒店等隔離點)污水,若直接排入地表水體,應進行脫氯處理,使總余氯含量小于0.5mg/L。客戶原有一套設備已經不能使用,且數據不能實現實時監測及上傳數據,客戶有網上了解到我司專業從事污水排放口流量計及在線水質監測等設備的生產,需要監測排放口的PH值,余氯、總氯、流量等參數,實現實時上傳。下面咱們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醫院污水站加藥設備裝置
污水排放口明渠流量計、PH、總氯分析儀
醫院污水排放口數據要求實時上傳環保平臺
來張近照特寫,超聲波明渠流量計污水排放口必備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