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絕大多數電子設備的核心組成部分,被譽為“工業糧食”。而始于2020年年末的“缺芯風暴”,已從汽車行業發端,迅速席卷整個制造業。奧迪、大眾、福特等汽車巨頭因芯片短缺而減產,消費電子、物聯網等市場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芯片荒。
芯片供給不足對部分產品的產能產生制約,進而推高終端消費品的價格。據統計,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國內已有30多家半導體廠商進行價格調整。在此次漲價的廠商中,大部分集中在集成電路領域,包括冷鏈物聯網、智能傳感器等行業。
從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臺積電的業務結構變化中,我們可以窺見:2020年增長率最高的業務是高性能計算,達39%;緊接著便是物聯網業務,占比28%。物聯網業務相關的芯片需求激增,是因為此次芯片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技術升級。 疫情之下,為了降低人群聚集,確保公眾安全,各個領域走向智能化,推動技術升級迭代。電子監控與定位、射頻識別與傳感、數字通信傳輸與衛星制造、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等領域都在增加全球算力,擴大高端芯片的市場需求。 與此相對應,市場對冷鏈物聯網產品的需求急速擴張,包括全球新冠疫苗儲存和運輸、食品安全冷鏈新規頒布實施、現代農業對冷鏈溫控需求增長等因素影響,冷鏈物聯網產業技術升級帶動了更多高端芯片的需求。 面對芯片供應短缺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大環境,為了保障客戶利益和需求,促進中國冷鏈產業良性發展,乃至全球冷鏈產業的穩定,精創股份主動采取各項措施,穩定產能輸出,確保冷鏈產品市場供應。 智能化生產線確保產能供應 產能不斷提升的精創IoT智能制造中心在應對大幅增長的市場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智能化生產線人均產能可提高5倍,一次生產直通率大幅提升,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有力推動了工業物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不僅穩定提高了冷鏈設備產能,滿足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也在無形中確保了市場供應主體的信心。 數字化營銷方式及時判斷需求 除了產能的保障,精創數字化營銷方式也在這次芯片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數字化營銷是精創培育多年的營銷利器,也是精創走在行業前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通過數字化營銷管理,我們第一時間搜集用戶需求,判斷需求趨勢,及時組織供應鏈專題會議,加快供需兩端信息溝通頻率,從而優化上下游供應鏈。 創新研發團隊發揮技術優勢 與此同時,積淀了26年的創新研發實力是精創及時應對客戶需求的壓艙石。由200余名研發工程師組成的專業團隊,始終專注于產品技術創新和可靠性的提升,使得精創擁有成熟的體系化管理和豐富的技術經驗。因此,我們的技術團隊能在較短時間內尋找替代芯片,優化產品元器件的供應鏈,在穩定提升產品性能的基礎上,確保冷鏈產品供應。 面對仍可能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全球芯片荒,精創將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盡可能將影響降至最低,為冷鏈物聯網產業的穩定供應和健康發展作出貢獻。這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