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變送器都具有自診斷功能,發生意外時可以報警。不論是傳感器失效,還是電子系統失效,它都會自動報警;但是如果智能變送器的電子系統的參數有了一個小的偏移,你并沒有辦法發現。除非進行定期地性能檢査和校準。
定期對智能變送器進行校準的兩個理由
1.法律強制要求/規定,儀器必須定期地證明與國家標準保持一致。如ISO9000這樣的質量標準規定,對于現場測量溫度、壓力、電壓或電流、電阻、頻率的儀器,需要用過程校準器定期校準。有關職業安全,環境保護和安全規定也有同樣的要求。
2.從實際看來,很多故障并不是智能變送器本身的問題,而是與它相連的傳感元件或與它相連的管線出了問題。智能儀表的定期校準可以避免這些意外的小問題。
讓我們看一下三個有關的例子以及如何福祿克過程校驗儀
一個兩線溫度變送器(TT),使用熱電偶輸入,輸出電流至溫度指示控制器(TIC)。(圖1)
過程工業中,在反復加熱和受到沖擊以后,熱電偶的響應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常見問題。找出這個問題只需將熱電偶放入一個已知的溫度中,再用校驗儀檢査其輸出即可。
智能變送器雖然非常智能,但它既不能判斷熱電偶的曲線是否已經產生了偏移,也不能發現是否誤用了熱電偶類型。只要熱電偶不開路,智能變送器就不會告訴你有問題。這就很容易引起超過56℃的誤差。
所以,為了確認傳感器和變送器傳遞的信息足夠準確,必須定期進行檢査和校準。
溫度傳感器的檢査并不容易:
1. 需要知道現有熱源的準確溫度;
2. 測量熱電偶的輸出電壓;
3. 將該電壓和溫度對照表進行比較
4. 調整熱源的溫度,重復以上步驟。
而用F75X或F724的溫度測量功能,就很容易地對熱電偶進行檢査和校準,并產生校準報告:
將熱電偶插入校驗儀的溫度測量插口;選擇相應的熱電偶類型,儀器會立即告知溫度數值(C或F);如果讀數和已知的溫度是一致的(在指標之內),則熱電偶就是好的。通常用3個點(最好5個)進行測量,從而可檢査出低、中、高點。
檢查熱電偶時的接線方法
檢查鉑電阻時的接線方法
也可以將變送器的校準和熱電偶的檢査一起進行。
液位變送器(LT),用差壓模塊(d/p)測量罐體的液位,該變送器一般安裝在罐子底部,與一個手動閥門連在一起。手動閥門用于變送器的維護。
沉積物可能會聚積在罐體的底部,還會充滿管道。(如圖中黑色部分) 這些小的沉積物如果保持在液體狀態,會影響變送器的精度;如果這些沉積物形成了固體,就可能造成閥門至變送器的高位端關閉。就算變送器校準得非常好,但沉積物壓附在變送器的隔膜上仍會導致讀數不準確。正是由于該問題,經常可以看到變送器指示25%的液位,而液體已經溢出罐體。
一旦發生上面的問題,就需要立即沖洗這些殘留物并驗證接口連接的正確性。(注意:沖洗后的管道必須重新充滿液體從而保證讀數的準確性)當模擬空罐時,變送器的輸出如果不能回到零點,就說明可能有殘留的固體壓附在隔膜上。僅利用手操器簡單地檢査變送器的量程是不會發現這類問題的,而用校準器進行實際的檢査和校準就可以避免這類危險的情況的發生,也可以避免高額維修費用。
使用智能差壓變送器(d/p)作為液位變送器使用,該變送器的低端接至罐子的頂端用以補償液體的靜水壓(Static Head)。由于液體的冷凝,變送器的低端是在潮濕的狀態下使用并且在校準時始終是處于充滿液體的狀態。
假設管道的連接,開關的連接,變送器低端的連接或三通閥門的連接有泄漏,而且該泄漏遠大于自然蒸發的水平。這就會導致變送器的輸出偏髙從而造成罐于是空體而報告已經充滿的錯誤。(圖7)
如果技術人員到現場用F750對變送器進行檢査并校準就會發現泄漏,從而避免了這種問題的發生。假設技術人員忽視了泄漏的檢査,但是在校準過程中包括檢査低端的液位,用F750的壓力模塊簡單地連接在管道中即可馬上發現這個問題。
這些問題看起來似乎不太可信,但確實是經常發生。建立嚴格的校準規程就會防止問題的發生,使生產連續正常運行并保證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