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的統計數據顯示:雙城經濟圈地區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近6.6萬億元,占全國比重實現增長。重慶主城和成都經濟增速均達到4%,雙核引領發展態勢明顯。2021年,川渝又聯合推出涵蓋綜合交通運輸、現代產業、共建西部科學城等領域的67個合作共建重大項目。
在雙城經濟圈內,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全域配套率目前已提升至80%以上,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加速共建,300億元的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設立。今年推出的23個川渝合作現代產業體系項目,聚焦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突出川渝兩地產業協同配合,總投資將達2698億元,旨在進一步釋放高質量發展動能。
20萬個5G基站正在逐漸覆蓋成渝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在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內,裝配工們正戴著虛擬現實技術設備接受培訓。“5G賦能智能制造,我們已經實現多個場景應用,包括對產品效能的視覺監測。”工程師李睿介紹。
“通過‘上云上平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川渝兩地企業共同的迫切愿望。”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有限公司項目交付中心主任李兵點開手機上的網頁,上面顯示已有6196家企業購買了智能改造服務。“實施智能改造后,企業的平均生產效率可提升10%左右,我們今年的業務量是去年的兩倍。”
讓電機能實時“診斷”,是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張小勇這兩年忙活的一個大項目。一個充電寶大小的產品,就是他們剛研發出來的關鍵設備——5G邊緣計算器。“把它‘貼’在電機表面,溫度、噪聲、震動等數據由5G實時傳輸,跟數據庫一對比,就能‘診斷’電機出現了什么問題。”在四川德陽市的一家電氣工廠,這款計算器即將投用。
“5G+工業互聯網”“上云上平臺”“標志解析+邊緣計算”……科技賦能,讓川渝兩地傳統生產制造業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2020年,重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55.7%;四川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個百分點。
“趕上了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好機遇,高質量發展的東風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商機。”王穎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