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國際水展AQUATECHCHINA 時間:2021-03-19
3月12日,新華社受權播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文,《規劃綱要》對污水處理主要在四個方面提出不同要求:
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是長江經濟帶“實施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工程”
三是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加強沿黃河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四是在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方面,“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開展污水處理差別化精準提標,推廣污泥集中焚燒無害化處理,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超過25%”。
此外,在構建綠色發展政策體系方面,《規劃綱要》提出“創新污水垃圾處理領域價格形成機制”,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工程規劃上,“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天”。
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快速提升
自2002年實施特許經營以來,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快速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2.14億立方米/日,年污水處理總量621億立方米(環境部2020年11月5日《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234號建議的答復》)。
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城市污水處理率應達到95%,縣城污水處理率應不低于8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目標。
污水處理設施規模應由2015年底的21744萬立方米/日提升至2020年底的26766萬立方米/日,增量為5022萬立方米/日,復合增速達4.24%,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規模 4220 萬立方米/日。
伴隨污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污水處理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在出水水質、投資成本、運行管理、適用性等方面實現全面優化。然而,污水處理設施大規模建設之后,卻面臨規劃盲目、技術混雜、管網建設滯后帶來的諸多問題;
此外,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阻礙行業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強,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機制也未能完全形成。諸多問題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當下,碳達峰再次對污水處理行業提出新的要求。
碧水,未必藍天
作為一個高耗能的行業,越來越高標準的出水水質背后,是能耗、物耗的不斷提高,水污染物轉為CO2、CH4、N2O、NH3、H2S等溫室氣體,讓藍天保衛戰負擔更重。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污水處理等水處理行業碳排放量大約占全球碳排放量2%左右。美國2017年能源消耗量中約2%用于飲用水和污水處理系統,產生約4100萬噸溫室氣體。
“十四五”是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后的第一個“五年”,環境友好、綠色低碳可持續,是未來五年污水處理技術發展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
想要做到真正的環境友好,不但要在出水水質上下功夫,更要探索低能耗污水處理技術方案,將污水所含化學能、熱能轉換為電能,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避免“污染轉嫁”窘境的越演越烈。
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zPi6fiqokuUsw2vlu3SW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