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國際水展AQUATECHCHINA 時間:4-16
3月30日,生態環境部以“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為主題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對長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的現存問題和下一部舉措作了重點闡述。截至2020年底,長江流域劣V類國控斷面基本消除,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部分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后,質量不行,長江流域等很多地方首要污染物已經不再是COD、氨氮,而是總磷。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
截至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全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80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完成整改,為老百姓飲水安全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保證。長江流域劣V類國控斷面基本消除,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水環境方面,一些地方歷史欠賬比較多,表面上污水處理廠建起來了,但是收集管網質量不行,一些城市管理比較混亂,旱季垃圾、污水往雨水管網里面倒,雨季就一股腦出來了。這里既有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原因,也有我們一些城市管理混亂的原因。種植業、養殖業的氮磷污染始終沒有很有效的辦法,這導致長江流域等很多地方首要污染物已經不再是COD、氨氮,而是總磷。
長江經濟帶聚集了化工、能源、機械制造,冶金、建材等大量重化工企業,全流域治污形勢非常嚴峻,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方面,全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沿江七個省份在環境部指導下出臺了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
筆者對七省管理辦法整理后,歸納出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方面較普遍的4點要求:
化工園區應具備集中統一的污水處理設施和完善的雨、污管網系統。
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應符合環評批復要求,并體達到水功能區劃確定的水質目標。
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應按照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分質處理的原則進行。
認定申請材料應包含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竣工驗收文件及相關材料。
對于長江保護法頒布和實施,張波強調:長江保護法是我們國家第一部流域性的保護法,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為長江保護修復提供了一個堅強的法律保障。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門將認真學習貫徹好這部法律,努力用法律的手段破解長江保護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推動長江保護修復不斷取得新成效。
《長江保護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長江流域城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并保障其正常運行,提高城鄉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落實,推動水處理市場穩步擴大。
此外,張波還介紹,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水污染防治至少有兩方面的重要影響:
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新工藝、新產品的誕生,降低污染治理過程、尤其是曝氣工藝的能耗;
另一方面,通過降低污水達標處理后直接排放造成的浪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再生水循環利用,減少新鮮水處理過程中的能耗。
鑒于目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基本為一類A標準,并不能達到供水標準,尤其距離用途廣泛的三類水還有很大差距。得益于《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全國范圍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京津冀35%的指標及碳達峰節能降耗要求的雙重推動,污水處理提標改造的需求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快速釋放。
長江作為重點流域,其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仍是環境部今年五大重點工作之一。長江流域首要污染物的變化、資源化利用和節能降耗要求的提升、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尤其是管網質量不達標的問題,標志著長江經濟帶水處理市場空間依舊廣闊,需要業內企業在接下來的經營中更好地把握發展方向,抓住機遇,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長江大保護落地見效。
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3aSnUqQxOGqSYYETiaM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