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去吐槽90后和00后的孩子,可能你會滔滔不絕一天都停不下來。很多人都認為是孩子們出了問題,果真如此嗎?
也許問題出在家長和教育身上,孩子們進步了,而我們的教育依舊是老套的。強烈推薦這篇文章給大家閱讀。

現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難,難在什么地方?
難在我們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論和問題需要面對。各位父母,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了解現在的孩子嗎?
從1993年以后孩子們就開始不一樣了。為什么這么說呢?理由是1993年中國取締了糧票,這件事情年紀大的是不是還記得?
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里面,取締了糧票意味著什么?我們吃飯不愁了。當一個民族吃飯不愁,尤其是到我們這樣的民族吃飯不愁的時候,我們會愁什么呢?
我們的需要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人對人的需要不一樣了,家長對孩子的需要不一樣了,社會對人的需要不一樣,人對社會的需要不一樣了。
我們來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們都是獨套公寓里的獨子。獨套公寓里的獨子有什么樣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試試,到春天的時候,買一只剛剛生出來的小雞,養著它,給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兩個禮拜以后小雞就死掉了,因為小雞也會孤獨。
現在的孩子帶著天生的孤獨感來到這個世界。
那么孤獨會有哪些麻煩?
第一,人一孤獨,無端傷感,莫名其妙流眼淚;
第二,人一孤獨,思考力就變得非常強,所以麻煩就來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過早地思考了一個終極問題,最高哲學問題,“我存在有什么意義?”
我們現在的孩子,連四歲的孩子就會在那里發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腦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這種問題,痛苦就伴隨著他了。
所以我們教育面對的問題是我們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1、當今的孩子背負著沉重的情感負擔
回想我們小時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難投入過多的關注在某一個孩子身上。
但是現在的孩子是什么樣?上海這樣的城市里,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六個人圍著他,這六個人會把最好的付出給他。
那么六個人愛一個孩子,你能體會到這個孩子的感受嗎?你知道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嗎?他內心里面的苦悶你知道嗎?其實人都有一種本能,誰對自己好,他就要報恩。
我看到一個四歲的孩子跟奶奶說,奶奶,我長大后賺錢給你用,是因為他覺得奶奶對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幾歲他就搞清楚了,他報不了這個恩,為什么?因為這些大人又不會要他的錢來回報,他們要的是孩子去讀名牌大學。可名牌大學在中國就這么幾所,憑什么就你們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三的學生來找我咨詢,他們所有的癥狀都是一樣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學習,整天看手機,整天看小說。
你問他想不想考大學?他回答,想,還要考好的。
那為什么不投入呢?因為他們焦慮不堪。
我只要說一句話他們就會淌眼淚,我說:“你可能考不到你覺得理想的大學,然后你會覺得實在對不起你的家長,他們對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們一聽眼淚就淌下來。
孩子們太可憐了。我跟這些孩子說:
“誰告訴你,你家長的幸福要你來負責任?
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對另外一個人的幸福負責任。比如說兩個人談戀愛,一個男的對女的說‘嫁給我吧,我會給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結果沒有三天就吵翻天了。
孩子們,你記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觀人生體驗。”
有一個媽媽,她培育了一個博士兒子,這個博士后來做了外交官,誰都羨慕這個媽媽,但是我們看她在干嗎?天天在吃抗抑郁癥的藥;還有一個媽媽,她的兒子只不過是個普通工人,但是我們看到這個媽媽天天在樂呵呵地搓麻將。
所以,幸福不是別人能給的,而是自己的主觀體驗。父母們要告訴孩子不要背這個包袱,輕裝往前走,這個才是給孩子正能量。
我講一句貼心的話,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你要記住,不是他要來的,如果他要選擇未必會選你,你是單向選擇。
圖說智能化整理加工,原標題: 對當今中國90后及00后深入骨髓的剖析(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