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每個人的家如今也成為了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居家遠程辦公,耗電量顯著增長,根據一些研究結果,住宅將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者”。
為此,消費者的行為應該改變,但是無論怎樣,樓宇行業都必須做出承諾,進行轉型,以助力全球變暖幅度保持在2°C以下,并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
除此之外,在能源轉型委員會 (ETC) 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建筑業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脫碳,需要對行業進行徹底改革,其中也提及了通過對一些綠色創新技術應用來提高建筑自身的能效水平。從供電側和用電側“雙管齊下”做出改變將對實現“碳中和”起到重要作用,而為了在轉型過程中同時保證企業自身發展的可持續,加大對現代化和技術驅動的解決方案的投資將成為一種明智選擇,而電氣化和數字化的深度融合正是該類解決方案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過對樓宇進行數字化升級將帶來巨大的收益。數字技術的應用能使樓宇“知道”使用者的位置,以及他們當下的需求;此外,端到端的數字化架構則有潛力通過減少碳排放量和減少能源使用,將樓宇對環境的影響平均降低30%。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則是通過樓宇管理系統實現對實時可再生能源使用情況與主動能源管理方式的集成,這一變化將使樓宇本身成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更主動的合作伙伴”,而不僅僅只是一個“被使用的空間”。
施耐德電氣在東亞和日本的總部正是應用這一方式的絕佳案例。到今年年底,通過應用包括樓宇管理系統、照明控制系統、Powertag無線測量模塊、空氣質量傳感器等及5,000多種互聯互通的產品,整個樓宇將能夠實現100%的碳中和。白天,樓宇100%的能源供應來自太陽能,同時通過收集和分析實時氣象數據,提高樓宇能效和系統性能。而這一方案則可以非常簡單輕松地應用于其他商業建筑中。
另一方面,通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實現電氣化將使樓宇能效水平獲得很大程度的優化。例如,美國的家庭及辦公室通常依靠油爐加熱實現供暖。如今,通過從太陽能電池板上獲取能量的熱泵代替油爐,可以從混合物中吸收更多的碳源。由此便可以構建“具備彈性能源配置”的樓宇,不僅可在能源消耗上實現收支平衡,而且可以成為“能源產銷者”,將產生的多余能量供給或出售給電網。僅“單向消耗能源并排放廢物”將不再是我們“需要”的樓宇,它們還必須在可持續能源的創造中發揮積極作用。
除了完整的樓宇系統之外,行業同樣需要基于樓宇的構造和功能,創新設計“天生自帶綠色基因”的產品,來幫助實現樓宇整體的可持續。據統計,大概有3000萬個正在運行中的中壓電氣開關設備系統,在保障著各類型樓宇安全地連接到電網并得到供電,這些設備所使用的絕緣氣體為六氟化硫。而施耐德電氣推出的全新一代無六氟化硫(SF6-free)中壓開關設備,則實現了由干燥空氣代替六氟化硫這種溫室氣體進行絕緣,且伴隨這種新設備和系統的普及,可以預計將幫助樓宇每年減少35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相當于從道路上清除了1億輛汽車帶來的碳排放。
樓宇的這些變化與優化將為居住和工作在其中的人們帶來切實的利益。由此可見,電氣化和數字化的融合對于支持樓宇行業的轉型至關重要,也是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達到“碳中和”對樓宇行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隨著更多綠色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成熟,這一宏大目標并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