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默生商住解決方案業務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大幅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隨之變化的消費模式給零售商帶來了適應壓力。
8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密切關注的是在運輸和儲藏過程中,整個供應鏈中的食品是否始終保存在安全的溫度下。這種強烈關注凸顯了一種對零售商、超市和供應商的迫切需求,他們需要設計和投資有助于確保食品新鮮度和安全性的技術、工藝和冷鏈基礎設施,以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艾默生的《市場研究報告:新冠疫情期間的冷鏈消費者調查》收集了共計604位20至60歲的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反饋,這些受訪者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南非、南美、韓國、泰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根據這項調查,在新冠疫情爆發后,比起低廉價格,消費者更看重食品安全、購物環境和制冷設備的品質。盡管72%的受訪者計劃在新冠限制解除后重返超市、大賣場、海鮮市場和食品商店等更傳統的生鮮食材場所購物,但他們仍將繼續對食品質量和新鮮度有所要求。
然而,包括大多數印度和中國受訪者在內的消費者都表示,他們將繼續從線上平臺購買生鮮食品。從栽種、加工到分銷和零售,艾默生的各大壓縮機品牌和制冷技術能為冷鏈的各個環節助力,以便更好地儲藏易腐食品和貨物。
新冠改變了人們就餐地點的習慣。即便在限制放寬的情況下,會像以前一樣頻繁外出就餐的人數都在減少中。平均而言,有47%的受訪者表示,即便他們所在的城市重新開放,他們也會選擇在家做飯。
南非(84%),印度(77%),菲律賓(72%),澳大利亞(61%)和印度尼西亞(60%)的受訪者反映,比起外出就餐,他們更愿意在家吃飯。導致的結果是更多的消費者繼續從零售商處購買生鮮產品。
不少零售商店、超市、網店都計劃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喜好,并通過加強制冷技術來消除他們對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的擔憂,對于這些零售商而言,這一觀念轉變創造了新的機會。
在亞洲的一些主要市場,使用電商渠道購買生鮮食品的人數正呈上升趨勢。在所有受訪者中,正通過網店或移動應用程序訂購生鮮食品的人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占比88%,其次是韓國(63%),印度(61%)和印度尼西亞(60%)。哪怕新冠疫情隔離措施有所緩解后,有52%的印度受訪者和50%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仍會一直上網訂購生鮮產品。
由于冷藏和冷凍食品庫存龐大,大型配送中心面臨著大規模防止食品變壞引至損失,以及保護食品安全的獨特挑戰。此外,電商食品零售的大力推行也讓業已復雜的局面變得更加棘手。
艾默生為配送中心運營商提供穩健的制冷系統,強大的控制能力,溫度監控以及對設施、資產和運送的全局視野,以保障配送途中的質量安全。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82%的超市和71%的海鮮市場已經改善了保障食品安全和質量的方法和標準。消費者越來越期望食品行業能遵守安全和健康規定,保持店面的清潔衛生且銷售優質、衛生和新鮮的食品。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將為零售商帶來相當大的市場,其中的佼佼者會使用先進的端到端冷鏈系統和最新的相關技術來供應新鮮優質的食品,與消費者建立長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