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芯片行業不同于互聯網,無論是業界還是投資界,大家可能尚未意識到芯片技術的發展規律。它跟互聯網“短平快”的發展不同,芯片產品的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大,完全是另一種商業模式,僅靠短期的熱情投入和資本追逐遠遠不夠。
芯片領域的另一難題是,目前我國的芯片研發在設計上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但芯片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測試、生產等各個方面。從目前整個芯片行業來看,中國的設計能力其實并不太弱,但卻弱在制造設備和材料上,僅憑這一點,我們與國外,相差幾十年的差距。
此外,芯片領域還存在研發設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人才缺口大,培養周期長等問題。
就目前來看,雖然近幾年芯片在大眾面前不斷嶄露頭角,但中國芯片的進口規模依舊很大,幾乎已經成為貿易逆差最大的一塊。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情況并不是說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之間質量高低的比較問題,而是說沒有競品直接導致整個芯片系統的廠商沒有議價權,整個芯片行業的定價權受制于國外。
面對這種情況,是否有更多的企業站出來獨當一面,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促進國內芯片行業出現一些替代方案,不求馬上全面替代,但可以從某些點上進行改變,達到一定的平衡或者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樣由點及面地去推進,帶動整個芯片產業的進步。芯片領域的痛點在中國存在已久,但它亦是挑戰,解決之道刻不容緩,否則中國芯片技術終將面臨外強中干的局面。
為社會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
晶華微電子核心技術團隊來自美國,擁有先進的模擬和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工藝、測試、可靠性技術、質量管理等豐富經驗及國際化視野。
多年來,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已擁有低功耗和低噪聲放大電路、不同結構的模/數及數/模轉換器、電壓基準源、8位和32位MCU、混合信號SoC等多項核心技術,并申請獲得多項專利/軟著。公司自主研發的工控HART通訊控制器芯片及4~20mA電流DAC打破工控行業國外壟斷,實現國內突破。
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與業務開拓,公司的通用模擬集成電路及系列專用SoC產品性能卓越、品質可靠。已廣泛應用于紅外測溫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各種消費類電子產品及工業控制、測試測量儀器儀表、傳感器信號處理及物聯網等眾多領域。其中,高精度、低功耗的24Bits ADC + 8Bits MCU類SoC一直保持國內電子秤及紅外測溫槍市場領先地位,年銷售芯片上億顆。
目前,公司總部位于杭州,已設立上海、深圳、香港、美國等辦事機構,業務已覆蓋全國34個省市,產品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土耳其、印度、瑞典、以色列等。
以高精度ADC和模擬信號處理結合32Bits MCU技術為核心,深耕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領域,與更多行業領先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進公司跨越式發展。“為中國社會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這一藍圖已然繪就。
對中國和技術的摯愛
“對民族、對1840年以來人民英雄的感情矢志不渝。”
晶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羅偉紹畢業于美國華盛頓州華盛頓大學,就讀電機工程學專業。
20世紀50年代,羅偉紹出生于香港,中學時期就對無線電有非常濃厚的興趣。60年代,很多美國公司在香港開工廠,做電器裝配,市面上出現很多電子原配件,他經常買回家搗鼓。而當時,國家芯片行業基本處于零起步狀態,羅偉紹在接觸這些原配件的時候就對芯片行業產生了憧憬,他很想把國家的芯片技術做好。
據羅偉紹口述,6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生產了做集成電路的單晶硅,那時國家的集成電路水平與韓國,日本的技術水平相差無幾。
“后來因為文革事件影響,什么都沒有了……。”
在美國讀書期間,教授問起羅偉紹為什么中國在60年代芯片還有所發展,但是后來很快沒落了,羅偉紹是這樣回答的,遺憾卻又無奈。
由于美國先進的技術條件和優渥的研發環境,畢業后,羅偉紹一直留在美國工作,專攻低功耗、低噪聲模擬混合集成電路設計。
他在AC在線監測,LED驅動器,600V可控硅驅動器,16位SAR ADC,超聲波氣泡檢測,植入脊髓神經刺激器,12位算法ADC,紅外線感應器/放大器等IC設計領域有著頗為出色的表現,已在學術上擁有多項個人專利,獲得“IEEE高級會員(senior member)”等榮譽稱號。
盡管如此,羅偉紹內心對祖國矢志不渝的情感只增不減。
2005年,年近50歲的羅偉紹帶著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回國創辦了杭州晶華微電子有限公司。
“當時就是覺得這些技術在國內還挺落后,沒什么人做,就想把它做起來。”
懷著這樣的理想,至今15年,羅偉紹不忘初心,勇于創新,在他的帶領下,晶華微電子一直堅持百分百正向設計,致力于高性能、高品質混合信號集成電路設計及銷售,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產品化應用方案。
片上系統是指在單個芯片上集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對所有或部分必要的電子電路進行包分組的技術。通俗地說,它是將很多電路框架放在一個芯片里面,外接傳感器,可讀取信號并轉化成數據顯示在電子屏上,在電子秤、額溫槍、手機電腦等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比如現在手機能夠做電腦能做的大部分事情,比如現在手機可以像電腦一樣能夠玩3D游戲、看藍光電影、聽音樂等等。這一切與片上系統的思維和設計都有很大的關聯。
可羅偉紹回國創業后遇到的第一個困境就是和設計思維相關的難題。羅偉紹延續美國的定制思維想把它推廣至國內。設計組裝個性化片上系統,定制芯片不僅更有針對性,且能幫助客戶提高競爭壁壘。但因為當時國內客戶缺乏設計思維,根本不買單。
“國內的設計土壤不成熟,這也是為什么現在一款好的產品出來,馬上會出現抄襲現象。”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次碰壁,讓羅偉紹意識到國內芯片行業的現狀以及弊端,但商業之路不可停滯,羅偉紹開始轉變戰略,放棄定制思路,設計通用類產品。此后,十幾年時間都在厚積薄發。
目前片上系統所占的收入是晶華大部分收入的來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年疫情席卷而來,所有人措手不及,額溫槍需求大量增加,在這樣的緊急時刻,員工們自愿從996變成997,24小時撲在生產線上,毫無怨言。這讓羅偉紹很觸動。
在管理團隊方面,羅偉紹一直遵循以人為本原則。
“每位員工對工作的態度是能看的出來,我平時沒有很嚴苛地約束他們,但在關鍵時刻,他們能擰成一股繩。我很高興能看到一些人能把公司看成自己貢獻力量的地方,很炙熱,能遇到這樣的人是我的運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這是孔子《論語》中的一句話,卻被羅偉紹當作近60年來的做人準則,“我把我團隊成員當朋友看待,有緣分。我覺得作為經理需要為不同員工們提供平臺和機會,讓他們有能力發展,我不太看重學歷,我更看重員工愿不愿意去學習,踏實干事。”
因此,在公司的企業文化上,羅偉紹以人為本原則為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技術上,堅持開拓創新,堅決研發自己的產品,杜絕抄襲;再者是共享成果,和別人一起做產品,一起共同共享成果;最后是反哺社會。羅偉紹提及,第四個理念在國外很流行,國外很多公司每年會拿一部分錢捐獻社會,他希望能把這條理念貫徹到中國。
此后,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羅偉紹博士始終秉持著“以人為本,創造財富,共享成果,反哺社會”這四大理念,踐行公益慈善,熱衷辦學興教,作為美國明日中華教育基金會創始人之一的他,自2000年至今已為中國中西部近200家農村小學予以校舍重建及教學配置等援助。
人才是第一位
當問及羅偉紹公司成立至今,年資產已然過億,是否留有遺憾。
羅偉紹表示,目前最遺憾就是自己思想比較保守,公司前期發展太慢,資金不足,導致很多優秀的人才流失。現在,公司資產已經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員工福利也有所提高,這是他最欣慰的事。眼下也在考慮融資方面的規劃,希望可以加快公司步伐。
但最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的大環境下,這個行業面臨著人才不足和利潤空間的壓縮。
首先是人才問題,國內芯片行業在人才方面的缺口一直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目前芯片行業積累了不少資金和技術,存在發展機遇,但最終的落實還是要靠人。
芯片研發的戰線很長,羅偉紹擔憂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是否會前仆后繼地來從事這個行業。現在國內互聯網之所以發展得好,是因為國內的互聯網人才不輸于國外,但是現在愿意從事芯片行業的人才就遠遠不如國外,且國內浮躁的環境是否能讓年輕一代沉下心來在這個技術行業持續發力,所以人才缺口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此外,國內芯片行業的利潤空間也被嚴重壓縮。相對來說,國內芯片公司的利潤空間小于國外公司,首要原因在于國內芯片的附加值不夠高,其次國內的行業氛圍往往容易導致跟風,一個公司做了某產品,很快就會有其他公司進行模仿,同質化競爭容易壓縮利潤空間。這也可能導致原本對芯片有興趣的人喪失研發興趣,盲目跟風。
因此,羅偉紹也希望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不僅傳遞一種科學的研發精神,且企業的加入,讓學生親自到企業實踐,能讓學生們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研發中,更好地為下一階段服務。
人才戰略始終貫穿于晶華的發展道路中,晶華重視人才培養,為人才打造職業發展的通道,創造施展才能的舞臺,不斷將多年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與成果進行分享與傳承,以卓越的產品和服務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