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
自成立以來,柯馬一直以“傳承、性能、高科技”為基因探索,并不斷創新,經歷了40年的發展,如今,柯馬在可持續性自動化及服務解決方案方面獲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基于在汽車行業所建立的深厚根基,2014年,柯馬開始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一般工業,不斷為行業帶來高性能、高品質和高創新的產品。并且在推進中國本土化的進程中,柯馬在中國建立了經銷商系統以及合作伙伴體系,目前的陣容還在不斷擴大中。
2016年,柯馬工業機器人銷量實現了翻番
柯馬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品事業部市場及銷售總監Tobias Daniel在接受《高工機器人網》的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柯馬對于中國市場也有很大的期待,而柯馬在中國建立工廠的目標是制造一般工業(包括3C/電子行業)應用的機器人,柯馬將立足于中國,但同時服務于東南亞市場。

(左:柯馬中國機器人及自動化產品事業部總監 唐欣
右:柯馬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品事業部市場及銷售總監Tobias Daniel)
眾所周知,與汽車行業不同的是,3C行業產品更新換代快,因此需要機器人能夠靈活快速反應,柔性要高。
柯馬新推出的小型機器人產品Racer5-0.63 和 Racer5-0.80則以超快速和高動態響應能力很好的適應了3C行業的生產要求,可以說是為3C行業量身定制的機器人產品。
據悉,兩款機器人均由 R1C 19 英寸機架式控制器控制,該控制器可集成在單個機柜中,控制整條生產線。另外還可以選擇這兩款機器人的openROBOTICS 解決方案,它是一種將機器人直接集成到現有機器/產線自動化中的解決方案,由貝加萊技術實現控制。
在提供更高性能產品的基礎上,柯馬也非常重視機器人的應用。唐欣表示,在一般工業,柯馬將會和合作伙伴一起制定解決方案,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客戶滿意。
在面對小型機器人市場的激烈競爭,唐欣表示,價格、服務、技術性能以及差異化都將是柯馬關注的,“差異化非常重要,我們在保持市場的定位的同時要尋找差異化,比如我們的快速,包括設計外形,包括小型接口和手持,這都是可以實現差異化的空間。”
“對于客戶來說,能夠預知設備的損壞和維修非常重要。”
除了不斷推出新品之外,柯馬在一般工業領域還將不斷加大對于軟件技術的研究,在應用為導向的基礎上,使得機器人能夠更加簡單易用、方便操作。
“我們認為機器人不應該是高門檻,大家用起來非常困難的東西,而是像手機一樣會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容易被使用,越來越被廣大的人群所接受。”唐欣進一步解釋道。
更進一步的技術是,未來使用柯馬機器人,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或者說電腦上監測到設備的使用狀態,并且可以預測什么時候設備會壞掉,然后給客戶提供信息,唐欣表示,對于客戶來說,故障不可怕,怕的是故障不可被預知。通過柯馬的技術讓設備的損壞和維修可被預見,能夠將客戶的風險控制在最低。
柯馬全系列機器人都可以變成協作型機器人
除了小型機器人,柯馬還將協作機器人作為未來的研發重點,據悉,預計今年,柯馬將會在中國發布人機協作機器人AURA。
Tobias Daniel透露AURA是大負載的協作機器人,負載能夠達到110Kg甚至是更大,并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協作機器人的負載可以達到這么大。
與眾不同的是,AURA不僅僅是一款協作機器人產品,它更是承載了柯馬對于協作機器人的新概念,這個概念可以讓柯馬所有的機器人產品變身為協作機器人。
唐欣表示AURA是用感應皮膚+普通機器人組合形成的協作機器人,也就是說,只要有相應的軟件,再購買AURA機器皮膚就可以將一臺普通的機器人變成一臺協作機器人。這跟其它機器人企業造協作機器人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而為了保證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性,柯馬為協作機器人設置了六重防護措施,包括視覺系統、激光檢測,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傳感器以及傳統機器人的電流環的電阻阻力等。
在操作的靈活性上,AURA甚至可以做手腕引導,唐欣表示AURA將會帶給制造業無限的可能。
中國布局:深入合作,依托于應用,植根于本地
柯馬一直很重視中國市場。唐欣表示,對于一般工業,柯馬在中國市場上的推進將采用與汽車工業不同的方式,即依靠系統集成商,與合作伙伴進行深入的合作,依托于應用,植根于本地。
而去年,柯馬的經銷商系統也已經建立,目前已經發展了16個經銷商。“我們的目標是2017年達到40個經銷商合作伙伴,我們將合作伙伴納入機器人家族,同時我們將致力于實現雙贏的目標。” Tobias Daniel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