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乍起之時,溫州一度被稱為湖北以外形勢最為嚴峻的地區,在當地政府嚴格的管控措施下,企業復工普遍比周邊地區晚兩周左右。逆水行舟中,溫州德力西集團十五公司“后發先至”,靠過硬的品質、周到的服務把客戶處成了“朋友”,從而保障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了24.02%的逆勢增長,成為溫州民營經濟“韌性與活力”的生動案例。
大疫如大考,疫情實際上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試金石,檢驗的不僅是企業臨機應變的能力,更是看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否穩健,過往的堅持是否正確。
作為溫州德力西集團下屬的一家主要生產熔斷器的企業,十五公司管理團隊一貫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市場開拓至關重要。“如果都不去接觸終端客戶,不了解他們的需求,那我們產品市場占有率怎么能進一步提升呢?”這是公司總經理戈洪林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十五公司,上到總經理,下到部門負責人,都要去深入市場,主動了解客戶需求和行業發展。僅去年一年,公司管理團隊成員就去了深圳、上海、西藏等十多個省市進行市場開拓,拜訪相關客戶。功夫不負苦心人,這一年,十五公司在通訊、電力、水泵、汽車新能源等行業都取得了新的突破,與一些知名企業達成了合作。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十五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的思路沒有變,只是把市場開拓的方式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通過電話、微信等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客戶新的需求。復工復產后,公司相關人員把國內各地的疫情防控形勢圖當做了自己的行程圖,交通恢復到哪里,對接客戶的腳步就抵達哪里,先從省內市場開始跑,慢慢地再到疫情較輕的省外城市。戈洪林深有感觸地說:“見面三分情,只有經常見面,把我們的客戶當朋友,他們才會跟你說真心話。”
通過這些年與客戶之間的良好互動,今年上半年,十五公司的訂單非但沒有下降,較往年還有較大上升。由于深入市場、貼近客戶,公司還挖掘了光伏、5G熔斷器等新的增長點,為公司今年的“保增長”和長遠的“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客戶把德力西當朋友,德力西更不能辜負客戶的信任。訂單有了,如果產品生產不出來,沒法及時交到客戶手里,那么不但辛苦跑下來的訂單會飛走,多年合作的友情也會付之東流。為此,十五公司堅持推行“透明化、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制定每月工作計劃,從每周的例會上分解落實任務到個人,結合績效考核等模式,促進管理、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負責人員的積極性。利用訂單反應機制和訂單庫存分析系統、建立交貨協調群等方式,讓生產、采購、倉儲、質量等相關人員全員參與,盯緊每一天的訂單,所有人員快速反饋,及時協調處理問題,確保生產任務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疫情期間,在外地員工一時難以返崗的情況下,誰的智能制造水平高,誰的產能恢復就快,市場就青睞誰,這是溫州制造業今年應對疫情的一個普遍規律。在德力西集團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升級的大背景下,十五公司近年來也一直堅持推行精益生產,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去年以來,公司先后完成三條流水線的自動化改造,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公司生產部經理王春明介紹說:“以前的產品可能需要三四天才能生產出來,但是通過精益化改造,現在當天就能發貨。效率就是效益,只要速度能夠快人一步,就能優先搶占市場份額。”復工復產初期,公司員工返崗困難,為了及時趕出訂單,公司管理團隊一邊聯系各地員工確定返崗時間,一邊全員頂上一線,對于特殊設備,則采用視頻教學的方式讓新員工掌握相關技能。通過一系列應對舉措,今年上半年,十五公司常規交貨及時率依然高達98.47%,用實實在在的業務答卷,贏得了客戶的肯定和好評。
恰如德力西集團執行副總裁、溫州德力西集團總裁張永所說,“今年上半年,困難前所未有,挑戰超乎尋常”,但是溫州德力西“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實現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兩戰贏”。正因為旗下有眾多像十五公司這樣擔當有為的企業,德力西才能在今年上半年成功把因疫情耽擱的時間搶回來,為產業鏈運轉和社會經濟作出龍頭企業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