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漢威科技集團,刊出《傳感大樹,開枝散葉——漢威科技的延鏈之道》報道,評價漢威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傳感器為核心,智能儀器儀表為支柱,行業應用為導向”的完整產業鏈,牢牢掌握住了物聯網產業鏈的“微笑曲線”的兩端。
傳感大樹,開枝散葉,漢威科技集團的延鏈之道
“打開這張網,全鄭州的空氣環境質量一目了然。”7月3日,在鄭州高新區漢威科技集團總部展廳,漢威科技集團研究院院長武傳偉點開一面LED大屏幕,密密麻麻的黃色、綠色的“小氣球”標識格外醒目。
“每個‘小氣球’代表一個環境監測點,可以監測周邊的工地、工廠、飯店甚至一個汽車修理廠的噴漆房。”武傳偉說,這是漢威為鄭州市搭建的大氣環境監測平臺,平臺外聯的是一個個小型空氣站,通過空氣站集成的多種環境檢測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到PM2.5、PM10等各種數值,以及溫度濕度、風力風速等。
這套系統還可以從室外延伸到家中。
“家里可以放個‘空氣電臺’,連上手機,室內空氣質量了如指掌。”武傳偉指著漢威研發出的巴掌大小的“空氣電臺”說,有了它,相當于在家里裝了一個小型空氣監測站,不僅能監測室內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質濃度,還能自動啟動聯網的空氣凈化器、空調、加除濕設備,“遇到霧霾天,回家就能呼吸上新鮮空氣。”
在漢威的展廳里,還能看到各種檢測“神器”,如和手機連接的家用燃氣報警器,能夠實時感知可燃氣體泄漏;環境監測傳感器,可以捕捉到空氣中微小的變化;激光燃氣巡檢車,平均每行駛1.7cm就能檢測一次,是燃氣公司管線巡檢的利器。
這些設備的核心都是傳感器。傳感器,被譽為萬物互聯的基礎,漢威科技集團從生產天然氣傳感器起步,經過20余年的發展,如今能夠生產六大門類、14個系列、300多個品種的傳感器,其中氣體傳感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75%。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測溫槍、空氣凈化器等產品需求爆發式增長,傳感器則是這些產品的核心器件。漢威抓住了疫情催生的機遇,上半年紅外熱電堆傳感器銷量增幅明顯,一氧化碳傳感器、環保類氣體傳感器也表現良好。隨著5G網絡的普及,特別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乃至智慧城市中的各種技術實現,傳感器的“窗口”和“眼睛”作用越發突出。
“漢威正在以傳感器為核心支撐構建物聯網生態平臺,讓這個平臺為萬物賦能。”漢威科技集團董事長任紅軍說,物聯網時代,從感知信息的采集,到行業的應用,要有一個完整的平臺架構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近幾年漢威通過投資、并購、自建團隊等方式深耕物聯網平臺,開拓了安全生產、民生健康、智慧城市、環境保護等20多個業務領域,形成了“傳感器+監測終端+數據采集+空間信息技術+云應用”的完整物聯網技術平臺。
以智慧水務為例,通過密布供水管道中的傳感器將數據實時傳送到APP上,消費者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家中自來水的pH值、濁度、余氯等水質狀況。供水管網連接了傳感設備,跑、冒、滴、漏盡在“掌”握,整個供水系統實現更低成本、更低能耗、更高效率。
“為行業賦能的同時,我們也打通了從傳感器、儀表到后端的應用系統,可以借此把各種新產品、新應用投放市場,從而延長產業鏈。”任紅軍說,“漢威的目標是從傳感器這顆‘芯’出發,搭建一個從感知到應用的完整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大樹’,賦能千行百業,為生產和生活創造新的價值。”
堅守核心技術,堅守跨界而不越界
漢威科技集團,是河南本土培育的一棵傳感器產業大樹。它從傳感器零件供應商起步,發展到如今不僅能夠提供零部件和整機產品,還能夠提供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工業安全綜合解決方案,“跨界”到居家智能與健康等多個行業領域。其對技術的執著和對產業鏈的精心布局尤為值得稱道。
首先,是對核心技術的堅守。漢威抓住物聯網產業大潮,圍繞物聯網上下游,在關鍵硬件、信息的采集和接入、行業軟件方面,組成了自己的生態圈子,確保關鍵環節都是自主可控的,從而構建了一個從核心器件到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其次,是耐得住寂寞,堅守跨界而不越界。成立20余年來,漢威從核心應用走向生態搭建,涉足諸多行業,看似紛亂龐雜,但背后都是以傳感器為核心支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傳感器為核心、智能儀器儀表為支柱、行業應用為導向”的完整產業鏈,牢牢掌握住了產業鏈的“微笑曲線”兩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產業鏈條低端邁向中高端,從核心突破走向生態搭建,漢威這條路值得借鑒。當前,我省正在大力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但在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藝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短板仍然突出,如何盡快完善產業鏈,也給漢威這樣的龍頭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