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遠景能源像風電行業的一條鯰魚,攪動一池春水。近兩年來,但凡有遠景人出現的公開場合,總是會成為大家格外關注的焦點。1月17日召開的“2016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自然也不例外。
在制造商互動對話環節,一家財經媒體記者開誠布公,向遠景能源副總經理王曉宇博士提出這樣的問題:“行業都認為遠景能源擅長概念包裝、會講故事,您怎么看?”話音剛落,稍顯嘈雜的現場頓時安靜,參會的行業人士目光聚焦在王曉宇身上,不知他怎樣回答這個有些尷尬的問題。
“遠景能源的‘另類’是媒體賦予的標簽,如果僅僅靠會講故事、擅長提出概念,不可能讓遠景能源一步一個臺階到達2015年的業績高度,也不可能獲得業界眾多理性開發商的認可。”在眾人的關注中,王曉宇博士并沒有否定和回避這個尖銳的提問,他說,“大家可以看到,成立7年來以來,無論遠景提出的創新概念,還是講過的技術故事,幾乎都變成了現實。比如遠景提出的智能風機、智慧風場等概念提出時令業界耳目一新,遠景能源最早提出并使之落地,如今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各家企業都在這些方面下功夫,這表明行業理性成熟發展,對于遠景提出的概念形成了共識。”
王曉宇說,遠景能源的“概念”不是空穴來風,它是將業界混沌的甚至沒有意識到的價值和潛在需求通過概念的形式進行明晰。例如遠景提的“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廣靈風電場,就是將風電場產品價值的深度挖掘。所以,概念是從價值洞察到價值創造的關鍵環節。
尖銳的問題此起彼伏。又有記者問,遠景能源看起來不是一家傳統的制造商,為什么“不務正業”做軟件產品?他甚至請同臺其他制造商高層評價對遠景能源“不按常理出牌”的看法。
在王曉宇看來,近期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是對遠景能源創新理念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最好詮釋。遠景能源堅持以產品為核心,為客戶創造價值。“2011年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初露端倪,遠景在低風速領域研發創新,創造了新的需求市場,為客戶發現和帶來了新的價值創造。從一定意義上說,供給側的變化可以創造需求,為風電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
正是專注于供給側的技術創新,才使得遠景能源在智能風機、智慧風場以及風場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管理領域取得了領先技術優勢。市場和需求側的認可是最好的證明。如今,隨著我國可開發風能資源環境愈加惡劣,可開發風場地形愈加復雜,單純的智能風機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投資盈利需求,在這種背景下,遠景能源又提出了帶解決方案招標的新“概念”,期望能夠幫助客戶識別內部收益,凈現金流,動態投資成本等相互關聯有相互制約的指標,實現客戶需求的最大化。
王曉宇博士表示,遠景能源不同于等政策、要補貼的企業,而是不斷根據市場變化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發現價值所在。軟件產品的開發,是遠景能源供給側創新的創新嘗試。通過軟件提升風電場的管理水平,提高時間可利用率和能量可利用率,遠景能源智慧風場云平臺管理著全球超過200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資產,進一步證明,遠景能源的軟件價值創造為客戶帶來和創造了核心價值。
“一個企業如果僅僅滿足于提供需求側定義的產品,那么這個企業只是一個平庸的企業,只是價值的實現者。遠景作為智慧能源領軍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全方位為客戶和行業提供價值創造,具有深刻的價值洞察和概念提出的能力。這就不難理解那位記者提出的問題了。”王曉宇博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中節能風電一位相關負責人對于遠景能源的做法和理念非常認可。她主動發言,從業主的角度代表遠景回答媒體稍顯尖銳的問題。她說,我們為行業里有這樣不斷創新支持綠色發展的企業而自豪,希望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不僅遠景能源在踐行,也能帶動行業不斷創新,推動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