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農業的命脈。水利設施的建設、水利技術的進步對于農業生產的人為調蓄和干預至關重要,對做好農業防災減災,確保小康之年農業豐收,筑牢脫貧攻堅長效基礎同樣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2016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6〕2號),明確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水價、水權、獎補和監管等機制,促進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隨后,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各司其職,指導支持各地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級政府積極落實改革主體責任,遵循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的原則,以點帶面,積極探索,統籌機制建立和工程建設,逐步擴大改革實施范圍。據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國近800個縣(灌區)開展了改革試點,改革實施面積累計達到5200萬畝以上,其中2017年新增3000萬畝以上,改革面積穩步擴大,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和經驗。試點區節水成效初顯,畝均節水約100立方米,灌溉周期平均縮短約20%。 “人靠飯養,苗靠水長”,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農業的根基,而在淡水總量有限的情況下,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無疑是保證糧食生產乃至繼續增產的重要途徑,今天的水利工程,也正在向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方面轉變。提高農田灌溉用水效率,用更少的水,灌溉更多的農作物,既是解決水資源匱乏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這些年來,我國一直在推動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隨著生態發展觀念的深入,未來這方面必然會有更大的作為”。
二、智慧農業明渠電磁流量計在農村水利中應用:
智慧農業節水升級改造項目包括了灌溉管控中心及信息化平臺、泵站基礎改造及自動化、田間灌溉自動化工程三大部分。灌溉管控中心及信息化平臺是工程核心,包括安裝建設電腦灌溉控制軟件及手機APP、大數據平臺監測管控軟件、土壤墑情傳感器、小型氣象站和視頻監控等高新技術設備,通過實時采集和大數據分析等為自動化灌溉提供科學指導。泵站基礎改造及自動化部分包括建設施肥裝置、水泵遠程控制器和流量計等設備,通過水肥一體化讓肥料與灌溉水一起通過給管道定時定量為農作物送去養分;田間灌溉自動化部分包括鋪設三種配套給水管道、安裝150套自動化閥門和75套太陽能田間控制器,這些是主要的灌溉給水設備。在大約200畝土地上,總共安裝了23個田間控制器和46個閥門,每個管道支線上有兩個流量計查看灌溉水流量。“從這里能開關水管閥門和查看控制器電壓電池狀況。”
三、明渠電磁流量計農村水利計費簡介:
明渠電磁流量測量系統由流量顯示儀、流速計、傳感器、液位計組成適用于水庫、河流、水利工程、城市供水、污水處理、農田灌溉、水政水資源等矩形、梯形明渠及涵洞的流量測量。測量精度:流速±0.5% 、水位±0.5% 、系統 ±2.5% 功耗:<15VA 渠寬0.5-30m,渠深0.5-20m均可使用。現場運行穩定數據可靠,讓水利局管理水資源費更簡單方便,節約水資源。下面讓我們看一下現場應用:
農業水利水價計費流量計現場
水利局農業水價計費系統
農村水利資源計量裝置平臺
農田灌溉流量計,農田水利流量計,農村灌溉流量計,農村地表水流量計,農業水價,農村水利計費,灌區水利流量計,農業灌區用水流量計,農田用水水價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