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中國制造2025” 戰略規劃的深入實施,智能化勢必成為我國儀器儀表批發產業的發展方向。儀器儀表企業若想在智能制造生態鏈中占據一席之地,智能化轉型“蝶變”,既是大勢所趨,亦是當務之急。當前,儀器儀表行業正逐步由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躍遷,儀器儀表也日漸呈現“人工智能化、多功能化、微型化、網絡化”的智能化“蝶變”新趨勢。
儀器儀表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實現智儀一體是儀器儀表智能化“蝶變”的根本路徑。儀器儀表人工智能化,就是利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代替人的一部分腦力勞動,相應為儀器儀表賦予人的圖形及色彩辨讀等視覺能力、語音識別及語言領悟等聽覺能力乃至推理、判斷、學習與聯想等思維能力。如此一來,經由人工智能為儀器儀表賦能,智能化儀器儀表即可無需人的干預而自主完成檢測或控制功能。
顯而易見,人工智能在現代儀器儀表的場景化應用中,將使儀器儀表用戶不僅能化解以傳統方法很難化解的一些問題,而且可望破解以傳統方法根本無法破解的難題。
不妨展開想象的翅膀,預想一下這樣的應用場景:智能化儀器儀表用戶,將不再動絞盡腦汁處理儀器儀表給出的一系列紛繁復雜數據,而是能直接拿到一份儀器儀表輸出的周密分析報告,是不是既很酷炫、又不燒腦、還很高效?
盡管專業化儀器儀表產品早已新品迭出,然而多功能化則是儀器儀表智能化“蝶變”進程中頗受青睞的新趨勢。
對于用戶而言,多功能、綜合性儀器儀表毫無疑問更受歡迎。多功能儀器儀表就像功能繁多的“百寶箱”,既能滿足用戶多種多樣的需求;還可組合式使用,提供更優化的解決方案。
譬如,為了設計速度較快和結構較復雜的數字系統,儀器儀表生產企業推出了具有脈沖發生器、頻率合成器和任意波形發生器等功能的函數發生器。此類多功能的綜合型儀器儀表,不僅在精準度等性能上較專用脈沖發生器和頻率合成器更高,而且在多種測試功能上提供了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
顯然,儀器儀表多功能化,有利于降低儀器儀表購買與維護成本,也有利于縮小占用空間,更有利于提高儀器儀表利用率。
微型化,也是儀器儀表智能化“蝶變”進程中不容忽視的新趨勢。
企業需要在保障儀器儀表現有性能的基礎上,開發出體型更小、更輕便甚至功能更強大的微型儀器。
微型智能儀器儀表指微電子技術、微機械技術、信息技術等綜合應用于儀器儀表的生產中,從而使儀器儀表成為體積微小、功能齊全的智能儀器。它能有效完成信號的采集、線性化處理、數字信號處理,控制信號的輸出、放大、與其他儀器的接口、與人的交互等功能。
微型智能儀器儀表隨著微電子機械技術的日益發展,其技術日趨成熟,價格也日漸降低,因而其應用領域也將不斷擴大。它不僅具有傳統儀器儀表的功能,而且能在自動化技術、航天、軍事、生物技術、醫療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融合在系統編程(ISP)技術和嵌入式微型因特網互聯(EMIT)技術,實現儀器儀表系統網絡化。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Internet技術正在逐漸向工業控制和智能儀器儀表系統設計領域深入滲透,實現智能儀器儀表系統基于Internet的通訊能力以及對設計好的智能儀器儀表系統進行遠程升級、功能重置和系統維護。
該系統編程(ISP)技術是對軟件進行修改、組態或重組的一種最新技術。利用該技術,能在儀器儀表產品設計、制造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甚至在儀器儀表產品銷售給最終用戶之后,具有對儀器儀表器件、電路板或整個電子系統的邏輯和功能隨時進行組態或重組能力的最新技術。ISP技術消除了傳統技術的某些限制和連接弊端,有利于在板設計、制造與編程。ISP硬件靈活且易于軟件修改,便于設計開發。由于ISP器件可以像任何其他器件一樣,在印刷電路板(PCB)上處理,因此編程ISP器件無需專門編程器和復雜的流程,僅需通過PC機、嵌入式系統處理器甚至Internet遠程網進行編程。
嵌入式微型因特網互聯(EMIT)技術是一種將單片機等嵌入式設備接入Internet的技術。利用該技術,能將8位和16位單片機系統接入Internet,實現基于Internet對儀器儀表的遠程數據采集、智能控制、上傳/下載數據文件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