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強勢進入全國人民視野,國家政策的支持對一個地方、一個領域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實際上,對于“智慧養老”領域來說,國家也曾有大動作。國家衛計委等五部委聯合發文,首次提出,開發應用智能終端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信息系統等,建設虛擬養老院。如此看來,在市場上提了好幾年的“智慧養老”,終于也帶上“國字號”了。


實際上,機器人進入社區家庭這件事情,一些科技型企業早前幾年就在嘗試,比如在去年,上海一家機器人企業就和山東淄博的一個地產企業合作,在其開發的智慧社區里派駐了4000臺智能機器人,這也是國內第一批服務機器人規模化進駐家庭的社區。不過這些機器人只是開展居家生活、家庭安全、親情陪伴等家庭服務,功能并沒有完全發揮。
有了這些先例,國家這次提出開發應用智能終端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就有跡可循了。這個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把機器人和云平臺結合起來,不但可以開發出健康服務機器人的更多功能,還把居家養老和線下醫療、養老機構串聯起來,輕松實現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
有人會說,這個模式看起來很簡單,可復制性也很強。只要有智能機器人、搭建一個云平臺,再組織一些線下的醫療、養老、護理機構參與服務就成了。但是,一切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簡單嗎?
我們首先來說說市場定位,一家研發、生產機器人的企業進入老齡產業,在經過先期調研的基礎上,也許能夠準確地進行市場定位,能夠對機器人進行開發設定,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但是,它真的了解醫療、養老領域的行業標準,懂得怎樣嵌入式接入智慧云平臺嗎?即使平臺接入沒有問題,那么線下大量的醫療、養老、護理資源該怎么整合,使得居家養老的服務品質能夠大幅提升?這些問題,若不是深耕專業領域多年,根本難以輕松解決。
影響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趨勢的因素有很多,就單獨某個項目來說,影響成敗的關鍵因素很大程度上與對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和項目的市場定位有關。基于嚴謹的市場調研,我們深信,在未來,90%的老人會選擇居家養老,7%的老人會選擇社區養老,也就是說,在將來,每100個老人當中,預測會有97個老人選擇在家里和社區里養老,而人工智能在智慧社區健康服務方面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