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地下水污染問題和長期困擾北京等大城市的缺水問題,正讓中國的經濟增長面臨風險。對此,政府也正在興建各類大型水利基礎設施。同時,中國官員也在竭力通過更嚴格的新法律懲治污染者。


3月22日,在聯合國設立并倡導為世界各地人們提供清潔飲用水的世界水日,一家海外媒體——新西蘭氣候觀察網針對中國解決水危機的3種思路和實施途徑進行了深入了解并進行報道,具體如下:
一、“搬遷”河流。“南水北調”作為一項國家決策,意在讓南方的水流向北方。據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6年11月,該決策的東線工程已為北方輸水60.9億立方米。

二、改變城市。對中國北方的城市中心來說,極度缺水并非總是問題。快速城市化和乏善可陳的城市設計導致北京等城市容易遭受洪災、重要的雨水資源被浪費甚至有時變得危險。中國正通過打造“海綿”城市來“俘獲”并重新利用此前流入下水道的雨水。前年,政府宣布試點建設16個“海綿”城市,旨在使70%的降雨就地吸納和利用。

三、清潔“沼澤池”。2015年4月,中國國務院發布治理水污染的重大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主要針對特定污染行業,為全國水質量未來需要達到的目標做出明確規定,以清潔中國的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