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額溫測溫儀的紅外傳感器有兩種,一種是熱電堆傳感器,技術比較成熟,精度相對較高,應用方案成熟,生產廠商比較多;另一種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技術不是很成熟,生產廠商很少。
昨天晚上工信部的相關領導,讓我了解一下中國紅外傳感器的真實現狀。
今天早上,因被隔離在家,所以”隔空探營”,采訪了紅外傳感器的制造商關鍵人士,在這里給大家曬一曬數據。
先到上海看看, 坐落在上海嘉定的上海微技術工研院擁有8寸MEMS中試線,于2017年9月開始正式運營, 上海微技術工研院也是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的發起單位。 在今年防治新型冠狀病毒中,轉變成為中國最大的紅外傳感器芯片制造商。
據了解內情人士透露,今年2月3日他們即復工,按照工信部和上海市的要求,開始全力生產紅外傳感器,目前的產量可以接近每月500萬顆芯片,并力爭提高產能到800萬。 但由于受到管帽,濾光片及封裝物料方面的限制,實際的成品要比這個數字低的多,這也是為何市場上缺少傳感器的原因,但隨著下游供應商的逐漸復工及加大產能, 市場缺貨的現象將會較快得到緩解。 當然,作為特殊時期的戰略物資, 大量的傳感器被工信部及地方政府調配, 也是市場上傳感器價格奇高的原因,據悉,供貨商的出廠價也低于5元。
再到中原大地,河南鄭州的河南漢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第1家創業板上市的傳感器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氣體傳感器制造商,紅外熱電堆原是他們的一個小眾產品。原來的產能每月只有15萬只。春節后銷售了所有的庫存。并緊急要求他們的韓國和英國的上游供應商提供MEMS芯片。預計3月5號以后,達產后會達到每天5萬只,也就是月產量達到150萬只,是原來產量的10倍,由于成本的增加,單價也會比原來提高,但直接供貨價不會高過10元人民幣。即使這樣,3月份的訂單已經預售完。當然,他們也在自己生產紅外測試儀。
折回到西子湖邊,坐落在美麗杭州的杭州麥樂克科技公司是我國最大的生產紅外光學濾光片的廠家。按照工信部的批復,他們月初就復產,但是人員不齊,現在是行政,財務人員一起上,加班加點。每天濾光片的數量可以達到150萬到200萬片。滿足了國內大部分紅外傳感器廠商的需求。3月15號新設備到場以后,預告綠光片的產能還可以翻一翻。他們的產品沒有漲一分錢,只提供給持有工信部和浙江省配套廠商批文的客戶。他們同時還生產管帽等配套產品,每天可以達到15萬套。
游弋在深圳和南陽之間,去年上市的南陽森霸股份有限公司,他們應該是國內生產熱釋電傳感器最大的廠商。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因為主要作為動態開關量使用,輸出電壓較高,但是線性很差,如果做成額溫儀的關鍵元件,精度也很難提高,所以他們沒有提供測溫儀的紅外傳感器產品。他們只給市場提供大,小紅外濾光片,而且產量也很大。
了解一下國外公司,市場傳說,亞洲總部位于深圳的美國TE公司也開始快速給中國提供熱電堆紅外傳感器。其實,深圳的中國公司兩三萬只庫存早已賣完。MEMS產線在德國,交貨期一般要有16周左右,所以很難滿足中國公司突發的需求。
沒能連接到直接認識,據不具名的業內相關人士介紹,中國其他的廠商,上海燁映科技公司,每月生產熱電堆傳感器也在200萬只左右。上海格菲特公司也有60萬到80萬的產能,另外深圳美思先瑞,蘇州的眾智光電(臺資),華潤微電子及西人馬聯合測控(泉州)科技公司,估計月產量也在30~50萬只以上。
這樣粗略估算了一下,3月份這些公司達產后,國內的月產量可以超過1000萬片,后續的配套也幾乎相當。
本人不掌握中國所有的企業數量,以及全國各地對復產企業的測溫槍要求,這個數據是不是太大了!這樣的產能還能堅持多長時間?產能會不會過剩?
當然隨著疫情的發展,國外的需求也會在快速的增長?!但是韓國,日本,意大利三個國家加起來會有多大需求?難道還在等待美國嗎?
這些數據真實嗎?請百分之八,九十的相信這些數據!有人問?我是誰?我有一個沒有多少用的小頭銜 :
中國工業傳感器分聯盟理事
有人問我有紅外熱電堆傳感器嗎?答案是 : NO! NO !NO ! 所以在此,給聯系我要紅外傳感器的朋友們,再次表示歉意!但是在防治新冠肺炎當中,為了有效的監控被隔離人員。我有,西安中星測控公司命名的
”物聯網封條”
朋友,不要在炒作紅外傳感器了,把它單價”炒”到50元,60元。70元,更有瘋狂者,敢叫80元???誰來接盤?不要為難真正的需要需求者!!!不要砸在自己的手里!
讓紅外傳感器的生產商和額溫儀的制造商直接聯通吧!真正的額溫儀制造商可以聯系當地政府工信部門,試試規范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