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應鏈產業對于跨國公司的重要性
全球化從開始、加速、到今天的頗具規模,是當今時代的顯著特點。經濟全球化,從商品制造與流通的角度來看,是傳統的區域生產演變成全球設計、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全球營銷、全球服務等模式。這個時空變化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為臨港生產的經濟形態,而深圳地區港口群及周邊臨港工業區成為中國高效益工業的典范。
深圳地區作為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進出口基地,以及高科技產業集群之地,現代物流業的創新水平領先于全國。其中,深圳地區產生了以承接核心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的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順豐、怡亞通、普路通、東方嘉盛創捷、朗華、富森、創捷、一達通等知名企業群起。這類企業直接服務于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采購、分銷、物流等業務環境的外包,從早期的關務、物流等附加值較低的服務,逐步演變為專業化和知識性極高的產業。這類外包業務的核心價值在于“集成”,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物流運作信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等在一定的時間和物理空間上進行集成。
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對于跨國公司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快速變化的全球市場,國際物流管理具有十分復++雜的業務流程,而傳統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存在成本高、運作效率低、缺少敏捷性等問題。產業鏈整體的高效率、協同運作,必須通過第三方對供應鏈管理進行外包運營。世界500強及其他跨國企業,是目前深圳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的主要客戶。目前供應鏈業務流程外包主要包括采購執行、分銷執行、通關服務、金融服務和物流增值服務等。
跨國公司是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大生產的組織者。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和外部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量的2/3,單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就要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3。我國每年出口額前20名的企業多數為跨國企業??鐕净蚱髽I集團是全球化大生產的組織者,依靠先進的通訊技術和與全球范圍內的原料地、國內外產品市場緊密聯系,通過臨港生產形成全球化大生產格局,可表示如下圖所示。
?
這種生產方式使資源貧乏的日本快速發展成發達國家,而深圳地區港口群及周邊臨港工業區成為中國高效益工業的典范。
二、供應鏈產業對于地區產業經濟發展、就業的重要意義
我國承接產業轉移表現為臨港生產模式,是港口及周邊的海岸帶所組成的經濟區域,以港口的大出大進和沿海岸狹長的地帶,具有面向海外和內陸市場的地理優越性,使得海岸帶成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帶。
在我國走向市場經濟成為制造業大國的過程中,香港與深圳這兩個特殊的城市扮演著對外“窗口”的作用。深圳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起源于承接跨國企業的業務外包,成熟于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環境中。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模式下,在中國經濟不斷市場化、國際化和金融業開放等機遇中,深圳供應鏈成為世界級的產業創新。
香港之于深圳特區,前者具有明顯的遞度經濟優勢,體現為深圳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經貿橋梁。知識梯度、經濟梯度使得貿易鏈的分工出現。知識梯度使得面向全球的知識型服務留在香港,利用香港在語言、金融等全球化方面的優勢;經濟梯度使得操作型、事務型服務轉移到深圳進行,進而形成深圳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的雛形。
隨著深圳產業化水平的提升,深圳首先向跨國企業、進而向本土龍頭企業提供供應鏈創新服務,從服務外包走向以金融、知識、流程管理為特征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它直接整合了包括大量就業人口的物流、運輸、倉儲管理等基礎服務,也整合了大量知識性很強的信息技術、金融服務、客戶服務等高端技術與增值服務。深圳以供應鏈命名的企業達到三萬余家,直接就業人數達到百萬之多。進出品貨物的快進快出需求,是深圳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的基礎性業務;緊密的經濟聯系使得進出關口的業務量大增,這是產業發展的基礎。
三、產業轉移對我國供應鏈產業的影響
隨著中國產業鏈的升級,人力成本的上升,二戰以后的第四次產業轉移正在進行,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和相關供應鏈企業正不斷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例如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從區域競爭的角度看,越南、印度等國家,大量的勞動力處于待釋放的狀態,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政府不得不降低門檻吸引外資,釋放人口紅利,解決就業這一社會主要矛盾。在當前世界環境更加復雜化的背景下,應對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治理秩序的變化也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推手。
中國制造業的核心優勢之一是具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鏈生態,從設計創意到市場營銷,從上游原材料采購到下游制造,從冶鋼到精密零件制造。如此健全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鏈網絡與生態在全球可謂鳳毛麟角。部分企業的遷移,一方面是產業發展本身的自然規律,也與全球經濟處于后危機復蘇時代,市場需求放緩、部分企業競爭力減弱導致生產規模收縮、部分發達國家制定各項政策鼓勵先進制造業回流密不可分。
筆者認為從長遠來看,低端制造業的轉移其影響是短暫且有限的。在一批批轉移浪潮中,除了從中國轉出也有轉進中國的。今年以來不斷有半導體大廠紛紛表示要來大陸建廠,而本土的高端產業正在形成。但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在核心企業遷移的背景下,如何保證供應鏈服務產業不中斷服務、不丟掉客戶,在保持過去的生產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同時疊加跨國公司的分銷、消費供應鏈合作伙伴至關重要。
對此,本文提出以下思考或問題:
1)隨著核心企業的遷移,供應鏈企業亦跟隨核心企業遷往其他國家。這就相當于中國企業直接服務、投資于海外,其經營風險必然遠遠高于國內。例如,印尼、越南等國家,歷史上曾出現排華現象,這是中資企業必須面對的經營風險問題,需要政府強有力地保證海外中資企業的經營安全。
2)不跟隨核心企業外遷,仍然以深圳或國內城市為據點,充分發揮產業融合作用,用自身超強的服務與經營實力來為已經外遷的核心企業繼續提供服務。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運營成本同時保證效率最優。
3)轉而服務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國內不少產業的轉型升級,急需高水平的供應鏈服務,一方面可以將跨國企業先進的供應鏈管理嫁接到國內產業,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供應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但這一塊國內市場到底有多大,需且行且看。
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作為一種先進的產業鏈管理模式和競爭方式,在產業鏈外遷加劇的背景下將面臨巨大的經營挑戰,如何通過經營創新提升自生競爭力亟待破題。
同時鑒于供應鏈服務對中國經濟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對中國外貿進出口的支撐作用,各級政府應積極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通過財稅、海關等領域的政策創新扶持引導供應鏈服務行業做強做大,沒有強大的企業服務中國制造中國流通難以形成其核心競爭力,尤其在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大國博弈日益爭鋒相對的今天。
一部蘋果手機的供應鏈時效為6天,這是中國任何手機品牌都望塵莫及的,中國產業供應鏈時效的提升是中國經濟商流物流資金流優化的基礎和保障,中國經濟如何借助供應鏈服務突圍是一個重要課題。
最后,歡迎各界人士暢所欲言。
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
聯系人:楊小姐 0755-8358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