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等興起,數據信息爆發式增長,業務需求呈現多樣化、靈活化等新特點。通信和IT設備作為信息通信產業重要基礎設施,進入高速發展期的同時,在產品架構、制造模式、產業生態等多方面經歷著變革。圖說智能化網據行業經驗,為大家盤點一下2016最具實力的IT通信展會Top 10榜單,一起看看哪些展會值得展商參與!
榜單規則:將行業內的IT通信展會按照展會面積、展商數量、觀眾數量、展會屆數綜合排序前10名。
Top10 中國(濟南)國際信息技術博覽會
信息技術領域最具實效的專業盛會
主辦方: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工程院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30000展商數量:360家
觀眾數量:13845人
展會屆數:8屆
上榜理由:更加注重發揮展會的交易功能,讓觀眾與參展商溝通提升到最高質量。【查看詳情】
Top9 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
國內外頂級企業參展
主辦方:貴陽市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分會、中國互聯網協會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60000㎡
展商數量:390家
觀眾數量:90000人
展會屆數:2屆
上榜理由: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旨在打造為全球化、專業化的開放平臺,供全球大數據的領軍人物、領軍企業及政府、非政府組織開展交流、全面展示大數據發展成果。
Top8 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效果影響最大的專業展覽會
主辦方:工業和信息化部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30000㎡
展商數量:600家
觀眾數量:80000人
展會屆數:20屆
上榜理由: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中國規模最大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專業展覽,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一直保持領先。
Top7 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
國際性科技博覽盛會
主辦方: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70000㎡
展商數量:887家
觀眾數量:90000人
展會屆數:4屆
上榜理由:被商務部確定為2015年重點引導支持展會,是與西博會并列的四川兩個重大展會之一。
Top6 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國家級展示平臺
主辦方: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100000㎡
展商數量:1700家
觀眾數量:100000人
展會屆數:4屆
上榜理由: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展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最新產品和技術的國家級平臺,已經初步成為行業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信息行業年度盛會。【查看詳情】
Top5 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
中國參展企業最多的軟件專業展會
主辦方:江蘇省人民政府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100000㎡
展商數量:1147家
觀眾數量:100000人
展會屆數:12屆
上榜理由:該展會是中國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際ICT展會之一。
Top4 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
大型國家級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盛會
主辦方:科技部、中國貿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市政府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45000㎡
展商數量:6000家
觀眾數量:220000人
展會屆數:19屆
上榜理由:科博會逐步成為國內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傳播前沿思想理念、發布產業政策信息、促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較高的標志性品牌活動。
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全球首屈一指的資通訊專業展
主辦方:外貿協會、臺北市電腦公會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122187㎡
展商數量:1602家
觀眾數量:40969人
展會屆數:34屆
上榜理由:創辦于1981年,為全球資通訊及物聯網科技應用之指標展覽,亦是全球新創企業策略合作對象媒合之重要平臺。
Top2 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最具影響力的信息通信與電子科技展覽會之一
主辦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50000㎡
展商數量:7680家
觀眾數量:4191565人
展會屆數:25屆
上榜理由: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已成功舉辦24屆,是具有影響力的國際ICT盛事,被譽為“行業變化的晴雨表、技術演進的風向標”。
Top1 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
主辦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
展酷評級:★★★★★
展會面積:150000㎡
展商數量:3686家
觀眾數量:583000人
展會屆數:18屆
上榜理由:經過多年發展,高交會已成為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以及促進國家、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