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機器人(Robot)的解釋是:
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工種。

實際上,機器人這個詞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中,根據Robota(捷克文,原意為“勞役、苦工”)和Robotnik(波蘭文,原意為“工人”),創造出“機器人”這個詞。
我國科學家對機器人的定義是:“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化的機器,所不同的是這種機器具備一些與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規劃能力、動作能力和協同能力,是一種具有高級靈活性的自動化機器”。
近年來,隨著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歩,機器人正朝向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趨勢發展。由此誕生的“自律化”,“數據終端化”,“網絡化”等世界領先技術的機器人正在全世界范圍內,不斷地獲取數據、獲得應用,形成數據驅動型的創新。機器人在這一過程中,在制造、服務領域帶動產生新附加值的同時,還將成為在各種信息傳達、娛樂和日常通信領域帶來極大變革的關鍵設備。
機器人概念也將發生變化。以往,機器人主要是指具備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三個要素的機械。然而,隨著數字化的進展、云計算等網絡平臺的充實、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一些機器人即便沒有驅動系統,也能通過獨立的智能控制系統驅動,來聯網訪問現實世界的各種物體或人類。未來,隨著物聯網世界的進化,機器人僅僅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就能夠應用于社會的各個場景之中。如此一來,兼具三個所有要素的機械才能稱為機器人的定義,將有可能發生改變,下一代機器人將會涵蓋更廣泛的概念。以往并未定義成機器人的物體也將機器人化。例如,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家電、智能手機、智能住宅等也將成為機器人之一。
從工廠到日常生活,機器人應用將更加廣泛。
來源:中國日報、百度百科、中國機器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