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感器基本情況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第三代科技革命,信息技術首要確保的就是信息準確可靠,而傳感器是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傳感器已應用到手機、汽車、無人工廠、太空探測、科學研究、地理勘探等各種領域。其中,消費電子以指紋傳感器為代表,2017年國內市場規模超過31億元;工業傳感器市場規模突破160億元;車用傳感器市場空間約361億元。
我國傳感器行業從50年代開始,“七五”時期進入實質發展階段,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材料、器件、系統、網絡等方面水平不斷完善,自主產品達6000種。

2 產業格局
全球傳感器的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將達到2660億美元,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610億元。我國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相對落后,傳感器前端研發主力是國外公司(以高通、博世為首),我國主要是生產和應用領域。我國傳感器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并逐漸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布局。
3 資本市場表現
根據東財行業分類,傳感器生產公司歸類尚未統一,以儀器儀表制造分類為例,企業市值小、收入少、利潤低。多數公司僅收購傳感器生產公司(如華燦光電)或曾以某些傳感器為主,現拓展到物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如漢威科技)。
綜上,傳感器屬于物聯網產業下的基礎行業,產品種類多、市場空間大、前景好,但單品利潤率低、主營公司少。因此,傳感器企業如何提高自己生存能力,如何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將會是該行業面臨的一大戰略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