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2016年形勢的初步判斷
(一)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國際貿易呈低速增長
發達經濟體方面,美國制造業PMI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持續處于擴張區間,顯示復蘇動力增強。歐洲經濟復蘇緩慢,制造業信心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降幅沒有擴大趨勢。作為歐洲經濟的核心,德國制造業PMI和工業生產指數整體上亦呈小幅回升態勢。但考慮到難民潮壓力和巴黎恐襲的影響,歐洲經濟復蘇進程將存在不確定性。日本經濟依然疲弱。
新興經濟體方面,2015年,俄羅斯和巴西制造業PMI基本處于榮枯線之下。印度制造業PMI繼續回落。2015年10月份南非PMI為52%,與上月持平,未能延續大幅提高的態勢。預計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在2016年將繼續走弱。
綜合判斷,發達經濟體整體上呈緩慢復蘇,但新興經濟體面臨多重不確定性,世界經濟趨弱態勢短期內難以扭轉。預計2016年我國出口增速將呈低速增長,全年出口交貨值累計增速在2%左右。
(二)我國經濟新的內生增長動力正在逐步形成,工業經濟增速有望小幅提升。
(三)多因素導致工業各行業運行仍將延續分化態勢。
分行業看,傳統產業處于深度調整過程中,鋼鐵、有色、建材、電力等高耗能產業在產能過剩和資源環境約束下增速減緩;紡織、輕工、電子等出口導向型行業競爭力也不斷弱化。與此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在經濟下行期仍保持較高增長,對工業經濟的支撐能力逐漸增強。
(四)區域協同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但部分地區斷崖式回落將帶來不確定風險。受勞動力成本上漲、匯率波動以及外需低迷等因素影響,東部地區工業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自貿區等戰略的實施,成為制造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為東部地區制造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新的增長亮點不斷涌現的形勢下,預計2016年東部地區將繼續引領全國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工業增長有望保持平穩。
中部和西部地區。在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下,預計2016年中西部地區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成為帶動工業增長的區域新動力。
東北地區。東北地區主要以鋼鐵、石油石化、煤炭等重化工業為支柱產業,在國際國內需求不足的影響之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未來經濟回暖仍待長期調整。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投資需求明顯減弱,工業投資效率不高。
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工業通縮風險加劇。
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工業出口競爭力削弱。
企業研發創新效率不高,自主創新能力滯后。
企業盈利能力減弱,生產經營困難加劇。
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增強內生增長動力。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堅持提高投資效率,擴大工業有效投資。
借力“一帶一路”,強化國際產能合作。
一是貫徹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二是各地需借“十三五”規劃契機,統籌規劃產業發展格局,實現產業上中下游協同配套和資源優勢互補,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避免區域間同質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