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自提出至今已經過了二十余年的發展,如今在我們身邊已經可以看到許多物聯網設備了。但整體來說,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仍然比較緩慢,除了技術自身涵蓋面很廣之外,也與物聯網感知層的發展現狀不無關系。









7月31日,在第十屆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夏季展期間,“2018深圳國際物聯網傳感器高峰論壇”在深圳盛大召開。來自霍尼韋爾、中物聯傳感、萊璟信息、中科陸普、麥克傳感器、昆侖海岸、鴻睿物聯、安森美半導體、悅和科技的九位企業高管、行業專家就物聯網傳感器的網絡模式、功耗、應用場景等若干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萬物互聯,傳感先行! 解讀傳感器行業現狀與市場潛力
就傳感器來講,在物聯網浪潮下市場對傳感器提出了更小型化、智能化、低功耗以及高集成度等新的要求,而眾多物聯網細分領域都離不開功能各異的傳感器。作為傳感器行業的國際巨頭,霍尼韋爾傳感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部提供超過5萬種的產品,包括速動、限位、輕觸和壓力開關,以及位置、速度、壓力、溫濕度、電流和氣體質量流量傳感器,是傳感與開關產品涵蓋范圍最廣的廠商之一。

霍尼韋爾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集團 傳感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部 應用工程師 傅卓
在會上,來自霍尼韋爾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集團傳感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部應用工程師傅卓先生,為我們詳細剖析了霍尼韋爾傳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霍尼韋爾遍及全球的業務足跡和渠道系統可使這些產品的定價更具競爭力,以適應所選擇的應用領域的需要,同時還能第一時間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霍尼韋爾所擁有的航空航天/國防、交通運輸、醫療、測試&測量以及工業領域的技術力量,意味著能為一系列不同應用場合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

深圳市中物聯傳感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段立新
就傳感器來講,國產傳感器企業的力量目前依然比較薄弱。來自深圳市中物聯傳感技術研究中心的主任段立新先生,長期致力于傳感器敏感元器件的研發和應用,主要研究方向是壓電薄膜和超聲波傳感器技術,擁有數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段立新先生為與會者詳細解讀了生命傳感器在智能交通、智慧家居、生命健康及生命安全領域的應用,從生命傳感器市場現狀等視角剖析其所具備的強大市場潛力。以健康睡眠這個大市場切入生命傳感器的極大市場需求及發展潛力,結合目前睡眠產品存在的不足,分享生命傳感器在健康睡眠上的實際應用以及技術難點的攻破,構建出生命傳感器的物聯網世界。
NB-IoT還是LoRa?無線傳感器網絡模式的選擇之道
物聯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架構中的基本要素和模塊單元,同時也是實現智慧城市“自動感知、快速反應、科學決策”的關鍵基礎和重要支撐。來自上海萊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湯寅冬先生,為與會者詳細剖析了無線傳感器在窄帶物聯網絡模式選擇的諸多經驗。

上海萊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總經理 湯寅冬
隨著三大運營商的NB-IoT網絡在城市中不斷加強覆蓋,以下幾類情況會優先考慮NB-IoT網絡。
1. 由三大運營商承接的智慧城市項目。三大運營商加大了社區智慧城市項目的承接,這些項目有運營商在通訊上的保障,三大運營商會進行網絡優化及室分等通訊保障工作,因此可以不用太擔憂NB信號不好的弱點。
2. 無線傳感器數量較少、分布在室外的智慧城市項目。NB信號在大型城市的室外已經實現了基本覆蓋,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測試工具逐一對安裝地點進行踩點勘察,選擇適合項目的NB網絡運營商。
NB-IoT的優點在于有三大運營商物聯網平臺的支持,安全性、可靠性有較好的保障,同時NB-IoT的覆蓋面積較大,更適合于移動的物聯網應用;NB-IoT的弱點在于NB-IoT的覆蓋還存在盲區,且功耗偏大。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一般會考慮LoRaWAN的網絡模式,以下幾類場景更加適合LoRaWAN。
1. 如在上海等政府已經區域全覆蓋的地區。上海已經率先在幾個區實現了城域物聯網專網(LoRaWAN)的全覆蓋,在這些地區會優先使用這些網絡。
2. 如智慧照明等在室外,且設備較為集中的應用。智慧照明在室外相對比較集中,因此自建LoRaWAN網絡性價比較高,同時能對周邊的智能井蓋、垃圾桶滿溢、市政設施設備管理等物聯網應用實現覆蓋。
3. 傳感器設備數量眾多,且在室內NB-IoT信號覆蓋不好的應用場景。比如樓道煙感,在樓道中NB-IoT的信號普遍不好,而且設備眾多,NB-IoT網絡總會有盲區產生。利用LoRaWAN網絡可以彈性擴容,能自主保障傳感器的通訊質量。
LoRaWAN的優點在于網絡信號質量可控,網絡可以彈性擴容、回傳靈活、功耗較低、反向實時控制較好;缺點在于建網技術要求較高,平臺運營管理成本較高,網管及終端模組價格偏高。

廣東中科陸普物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黃開德
接下來,來自廣東中科陸普物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黃開德先生以“低功耗物聯網水文遙測,助力智慧三防建設”為主題也作了精彩的分享。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應急安全日趨成為社會重視板塊之一。陸普物聯新型物聯網水文遙測系統,以物聯網低功耗通信網絡管道搭配輕巧的傳感設備,輕松對河網地帶防澇抗旱、城市內澇等監測點進行降雨、水(潮)位、風速風向自動化監測和統一管控。快速且精確的響應,有效提升防汛、防旱、防風、抗洪、排澇和山洪地質災害等監測預警和安全保障能力。
在城市光鮮外表的下面,水、電、氣、暖、通信等管網縱橫交錯,市政要素中重要的動脈都集中于此,由于地上地下建設不同步,導致城市病漸顯,內澇和地下拿權事故頻發。地下管網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地下安全狀態信息的掌控也是目前物聯網解決的重要方向。

麥克傳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級項目經理 趙松
來自麥克傳感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趙松先生為與會者詳細分享了城市地下井監測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地下信息監測要面對物理量多樣、惡劣環境、供電管理、信號傳輸四大難題,市場中大部分DTU、RTU多為通用產品,對于井下應用有些捉襟見肘,面對上述問題,麥克公司特對上述應用提供一款遠程監測終端解決方案,該方案由集成數據采集、顯示、存儲、無線傳輸、電源管理于一體的RTU設備,能夠接入多種物理量的傳感器信號,工程塑料設計IP68防護,長期在窨井惡劣環境工作,并提供配套低功耗廉價壓力、液位、流量、井蓋傳感器,實現井下全方位的監測。
“物聯網、傳感器”讓我們的生活高效、安全

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IoT總監 鄭軼群
物聯網注重“連接”,不管有線連接、無線連接,只要讓我們可視、可控,這樣就達到了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越來越多的細分行業把自己加入到物聯網中來,不管是從提高效率,或者為了安全等等。來自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有限公司IoT總監鄭軼群先生為與會者詳細剖析了昆侖海岸的油田采油全過程監測、地下管廊綜合環境監測、醫療液氧實時監測以及離散設備運行監測等。

深圳市鴻睿物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總經理 潘小龍
智慧冷鏈離不開溫濕度環境監控,各種技術的溫濕度傳感器對冷鏈環境監控的變革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深圳市鴻睿物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潘小龍先生詳細分析了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溫濕度傳感器的技術區別,重點介紹在智慧冷鏈領域中各傳感器應用場景。
此外,H7全程冷鏈監控&溯源系統由鴻睿物聯開發是以冷鏈產品的最小包裝單元為管理對象,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其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商品基本信息(生產廠商、品名、原材料、生產批次、品質等)、流通信息(運輸地點、時間、過程質量等)、銷售信息等進行整合匯總,為生產廠家、冷鏈電商和消費者提供全程溫濕度監控及報警、貨物流向、商品溯源和防偽,商品調度等服務的綜合管理和查詢平臺。
物聯網傳感器遇“能耗”困境 無源無線或成新選擇
IoT無處不在,雖然它功能強大,但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傳感器是IoT設計的重要一環,一般的傳感器都需要電源才能工作。安森美半導體的智能無源無線傳感器(SPS™)能夠在無法布線或無法更換電池的IoT網絡邊緣監測各種參數,如溫度、濕度、壓力、距離。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 智能無源無線傳感器Smart Passive Sensor 市場拓展和技術應用專家 顧春紅 Gina Gu
來自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 智能無源無線傳感器Smart Passive Sensor 市場拓展和技術應用專家顧春紅Gina Gu女士表示,安森美半導體通過把智能無源無線傳感器Smart Passive Sensors™(SPS) 與開發套件SPSDEVK1MT-GEVK相結合,能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SPSDEVK1MT-GEVK是一套完整的開發工具,其中包含讀卡器、天線、各種類型的傳感器標簽、電源、網線和配套軟件。用戶無需再從多家供應商采購,就可以實現多種應用的快速配置和修改,從而節省開發時間和成本。

浙江悅和科技有限公司 CTO 易俊
無線傳感器的主要局限在于供電和功耗。電池的體積、成本、維護,限制了傳感器的應用范圍和壽命。近年發展起來的無源技術,通過收集環境能量,改善和補充了無線傳感器的供電來源。
悅和科技開發的帶通用模擬接口的無源無線傳感芯片,把超高頻無源RFID標簽、溫度傳感器、模數轉換器(ADC),集成到同一片芯片上,并采用了超低功耗的設計。芯片開放模擬信號接口,供傳感器的模擬信號接入,再把轉換的數字無線傳輸到RFID閱讀器上。用戶可用芯片外接電阻型、電容型、電壓型、電流型等傳感器,亦可作為無線開關控制LED等元件。通過該芯片和主流的RFID讀寫設備,可在5-10米范圍搭建各種無源無線傳感應用系統。
總結
如今,百億計的傳感器被嵌入到諸如智慧交通、農業、汽車和工業機器等各種設備中,一個充滿科技感的物聯網世界正離我們越來越近。隨著中國在全球傳感器市場的作用日益凸顯,全球跨國巨頭紛紛加快在中國傳感器市場的布局,本土傳感器企業亦呈現爆發式增長。
圖說智能化網協助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