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上午,中國石化洛陽分公司(以下簡稱洛陽石化)公用工程平衡與優化平臺上線啟動會議在洛陽石化生產調度會議室召開。洛陽石化副總工程師李步、生產調度處副處長朱自新、生產科科長崔安生、信息中心系統運行科科長郭文彬、各車間主任與工程師以及中控軟件公司項目實施團隊共計3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中控軟件項目經理王寬心向用戶介紹了項目建設歷程與所取得的成果,詳細演示了公用工程優化平臺的各項功能。洛陽石化李總等與會領導對項目的建設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對項目團隊“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斷解決用戶難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表示贊賞,對中控的軟件產品與技術服務能力表示高度認可,希望與中控進一步加強合作,深挖洛陽石化優化業務需求,不斷進行深化拓展。大家一致認為項目的成功實施必將有效提升洛陽石化對公用工程的精細化管控水平,有效降低煉油過程中的公用介質消耗,為洛陽石化嚴細管理、降本增效等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主持會議的生產科崔科長會上感慨道:“你們的系統是我在洛陽石化二十幾年來所見過的功能最全、最強大的信息化平臺,我們生產及調度人員過去要‘憑經驗、拍腦袋’完成的工作,你們用計算機方式全給我們實現了!”
據悉,洛陽石化公用工程平衡與優化平臺,是中控在前期中石化10余家企業推廣“瓦斯平衡與優化系統”基礎上的第一個升級開發項目。針對國內大中型煉化企業氫氣、瓦斯、蒸汽、水、風等公用介質運行特點與優化需求,基于中控在該領域長期的技術積累與行業理解,不斷進行突破與創新,努力打造涵蓋公用工程管理與優化主要業務流程的綜合性信息化平臺。
中控公用工程優化團隊,先后基于數值求解模型,實現了煉化裝置低壓瓦斯排放量的軟測量,有效解決了煉油企業低壓瓦斯排放難以準確計量、監管的技術難題;開發了基于熱值平衡的燃料氣管網優化調度技術,有效提升了煉廠燃料氣資源的利用效率;構建臨氫裝置操作優化與氫氣系統調度優化相結合的全局優化方法,有效提升了氫氣系統的應急調度、應急指揮水平,實現了氫氣資源的梯級優化利用;以管網模擬技術與蒸汽動力系統優化技術相結合,有效降低了輸送過程中的蒸汽損耗、提升了蒸汽資源的利用效率;以相關技術為支撐,逐步建成了集實時監控、統計分析、績效考核、管網模擬、產耗預測、調度優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公用工程優化平臺,實現了公用介質從生產、輸送、存儲、消耗到回收再利用等全過程的全方位精細化管控與優化高效運行,有效提升了公用工程管理與操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及信息化、智能化程度。
據測算洛陽石化公用工程優化平臺投用后,將降低燃料氣管網氫含量5%~8%,提升蒸汽資源利用率2%~3%,降低外購氫比例3%~5%。相信洛陽石化公用工程平衡與優化平臺的成功實施,必將為中控在石化企業進一步擴展公用工程平衡與優化業務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聞鏈接:
洛陽石化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屬的一家集煉油、化工、化纖為一體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
目前共有20多套大型石油化工生產裝置及相應的輔助系統和配套設施,擁有8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150萬噸/年原油閃蒸裝置、32.5萬噸/年PTA、20萬噸/年聚酯、20萬噸/年滌綸纖維、9萬噸/年聚丙烯等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氣、石油焦、瀝青、聚酯、滌綸長絲和短纖維、聚丙烯等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