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2日,特朗普計劃對中國進口加征關稅所涉及的10個領域,正是北京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新能源裝備、高鐵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列出了如上行業,稱它們是中國在《中國制造2025》中計劃主要發展的產業,中國表示要運用科技、投入幾千億元,達到國際領先,如果讓中國如愿以償,就對美國不利。

經過兩周的時間,今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了一份長達58頁的征稅清單,建議對約1300種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征收25%關稅。該清單主要涉及機械制造、機器人、造船、鋼鐵制鋁以及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涉及商品出口總額為500億美元左右。
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中國采取了要求美國企業轉讓高新技術的政策,提升自己在工業領域的領導地位,為實現以“中國制造2025”為代表的發展目標。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曉剛表示,擬征稅清單中超過九成涉及機械行業的上下游,涵蓋面廣,包括整機、零部件等多種產品,但受影響產品的數量有待進一步核實。他表示,美國此舉是通過貿易手段打壓中國經濟轉型以及競爭力的提升。
鋼鐵行業再次成為此次中美貿易戰的交火目標。在擬征稅清單中,羅列了百余種鋼鐵行業細分產品。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分析稱,此次公布的清單涉及板材、棒線等品種,基本涵蓋了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所有鋼材類型。

徐向春認為,過去十年,美國針對中國實施的“雙反”等貿易保護政策,已使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總量大幅下滑,即使此次301調查實施,對于中國鋼鐵出口的負面影響也將較為有限。統計顯示,2006年中國向美國出口鋼材540萬噸,占當年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2.5%,而去年占比已降至1.5%。
中國的鋁制品行業中,包括鋁合金、棒材、線材等20余種鋁行業產品被列入美國擬征稅名單。
AZ-china鋁業分析師張猛分析稱,產品清單基本覆蓋中國所有的出口鋁產品。但中國目前出口到美國的鋁產品在整體產量中的占比很小,短期內對行業供需影響并不大。根據AZ-china提供的數據,2017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鋁產品約為54.5萬噸,只占中國總產量(5832萬噸)的0.93%。
但張猛也指出,美國加征關稅的舉措可能對華東、華南地區的出口型企業影響較大。“對部分完全面向美國市場出口的企業來說,意味著銷路全斷。”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發展領域,工業機器人也被確定為擬征稅對象。國內一家上市機器人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工業機器人規模目前缺乏具體統計,美國此次加征關稅的力度和帶來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
對于中國造船行業,此次涉及的具體產品包括貨運船只、船用蒸汽輪機等整船及配套產品。

中國船舶行業工業協會回應稱,美國征收關稅預計對行業影響有限,清單所列的整船船型主要出口方向為東南亞和歐洲,出口至美國的數量并不多。另一位船舶行業專家也認同上述觀點,他告訴界面記者,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船配數量基本為零,新增關稅的影響并不大。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公告,這份涉及500億美元的擬征稅商品清單公布后,將進入公示期,并定于5月15日召開聽證會征詢公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