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世界傳感器大會
無源無線傳感與智能微系統分場活動
成功舉辦
11月5日-7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23年世界傳感器大會在河南鄭州舉行。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無源物聯網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移動聯合研究院承辦了無源無線傳感與智能微系統分場活動,來自政產學研用各界千余人次參會。會議邀請了加拿大工程院沈衛明院士、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王繼芬副主席、鄭州市政府陳立志副秘書長致辭。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意大利國家應用物理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國內外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
沈衛明院士在致辭中闡述了智能微系統的發展趨勢和尚存技術挑戰,強調了智能微系統發展離不開產業通力合作,共同探索新場景新模式。河南省和鄭州市政府領導在先后致辭中強調了學術交流是科學創新的重要源泉,倡導各界加強交流,啟迪智慧,推動無源無線與智能微系統的發展。
來自中國科學院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鐘紅恩、意大利國家應用物理研究所主任Anna MIGNANI分享了航空航天、食品分析等場景下對于無源無線傳感器的需求以及痛點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趙嘉昊介紹了智能微系統集成化關鍵技術和最近研究進展,提出智能微系統未來向微型化和系統化發展,基于先進封裝技術,實現低功耗、高密度、異質異構集成。
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吳志強教授介紹了智能感知和數據智能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加持,將會為每一座城市帶來更加智能化的社會治理方式。
電子科技大學李建教授介紹了無源標簽通過集成感知能力、通信能力和標識能力,將在泛在感知、泛在智能的數字化場景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學文玉梅教授介紹了基于RFID的無源自采能技術,通過采集環境中的射頻能,轉換為電能供傳感器工作,實現了傳感器終端的去電池化,解決了基于有線或電池的傳感器終端存在的難以維護的行業痛點。
最后,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肖善鵬作了題為《無源無線智能微系統 構筑數實融合新時代》主題演講,從無源化、無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闡述了智能微系統變革的方向,并介紹了無源無線智能微系統融合創新實踐。
會上同步發布了《先進感知技術白皮書(1.0版)》,中國移動攜手產業上下游共同探索傳感前沿和傳感融合最新的代表性技術,旨在更好的服務產業,加快先進感知技術的研究突破和落地應用。
與會專家就智能微系統技術、產品及應用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充分研討,一致希望共同推動我國物聯網傳感器與智能微系統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共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深度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攜手構筑數實融合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