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開展了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工作,遴選出《工業控制系統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標準應用試點》等59個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并于近日發布。
試點項目時間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限2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采取實地調研、專題座談、現場會議等方式,指導推動各試點項目工作。
其中,儀綜所&施耐德、吳忠儀表、和利時&北自所、新松機器人、海康機器人等儀器儀表和機器人企事業單位的項目入選2022 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名單。
儀綜所和施耐德聯合申報“低壓電氣產品智能工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申報主體為施耐德梅蘭日蘭低壓(天津)有限公司、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施耐德萬高(天津)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申報方向是智能車間/工廠建設。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申報“控制閥智能工廠標準應用試點”,申報方向是智能車間/工廠建設;和利時&北自所申報“工業控制系統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標準應用試點”,申報方向是新模式應用。
兩家機器人企業申報的項目分別是數字化車間和智能物流應用相關。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工業機器人數字化車間標準應用試點”,申報方向智能車間/工廠建設;“廠內智能物流與機器視覺標準應用試點”申報主體是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方向是新技術融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各地市場監管局(廳、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按照試點項目申報書考核指標做好年度評估、中期檢查和試點項目驗收工作。年度評估工作應在每年11月底前完成,并將試點工作情況、任務完成情況、好的經驗做法、存在的問題報送至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中期檢查根據任務書時間安排組織開展;試點結束后,應形成試點工作總結并報送至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專家開展驗收工作。
試點工作中要及時總結創新舉措、典型經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通過典型案例評選、專欄宣傳、工作通報等形式,宣傳推廣各地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