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機器人、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應用場景的豐富對磁傳感器提出了微型化、集成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同時為了在各種環境下運行,對磁傳感器的感應范圍、感應精準度、感應靈敏度、感應穩定性以及功耗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磁性材料、磁性傳感器設計與制造的發展中,磁傳感器行業是如何應對挑戰滿足各類場景應用的呢?
在此背景下,11月13日下午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在中國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大會同期舉行先進磁傳感器技術論壇,會議吸引了來國內外磁傳感器及應用領域的行業專家參會,圍繞國內外產業發展、技術趨勢、場景應用等內容進行產業探討,共話磁傳感器業發展之路。
寧波希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材料所磁性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毛思寧博士擔任主持人并且為大家帶來演講《再談磁傳感器及TMR高頻電流檢測方案》,他詳細分析了電流傳感器的原理、傳統電流傳感器的局限性以及無磁芯的TMR電流傳感器檢測方案。
圖:毛思寧博士 寧波希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材料所磁性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毛思寧博士
蘇州矩陣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忻博士在《線性霍爾助力新能源電流傳感》的演講中,詳細闡述了線性霍爾助力新能源電流傳感的特點、應用以及發展。
江蘇多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松生博士在《高性能磁傳感器芯片及磁信息探測》演講中表示,磁阻傳感器正朝著集成化、高靈敏度、低功耗、低噪聲、小型化的趨勢發展,可廣泛用于現代工業和電子產品中以感應磁場強度來測量電流、位置、方向等物理參數,未來發展前景向好。
微傳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萬虹博士在《微傳科技及磁傳感器》演講中表示,相較于一般芯片設計,磁芯片傳感器需同時結合電參數與物理參數,技術壁壘高。在廣泛的汽車和工業領域應用市場,磁傳感器芯片亟待國產替代。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智芯團隊負責人/中科華芯總經理張超博士在《磁芯動力智慧應用》的演講中,重點介紹自主研發的GMI-MEMS弱磁芯片系列產品在磁通訊、磁定位、生物磁測量、海洋磁探測、油氣管道檢測、軌道運輸及大型基礎設施的結構安全監測與檢測等領域的應用。
圖:張超博士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智芯團隊負責人/中科華芯總經理
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方駿的演講主題是《多姿多彩的磁技術帶來無處不在的智慧變革》。他認為,只有企業聯合起來把所有的磁技術用在最適合的應用場景中,磁傳感器產業才會健康發展,才有可能真正超越國際巨頭公司。
圓桌環節,各位演講嘉賓再次就《后疫情雙循環時代,中國磁電傳感器挑戰和機遇》進行觀點分享和交流討論。大家一致表示,修煉內功是本質,企業不僅要專注于技術和應用本身,還要專注于客戶價值創造的過程,以開放的心態去加強交流,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