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消息(安迪)在“2022世界5G大會”期間舉行的傳感器發展應用研討會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中國電科49所)所長郭宏偉表示,必須發展具有數據采集、數據存儲、通信傳輸、統計分析以及自補償、自檢查、自校正、自診斷的智能傳感器。
傳感器,用于客觀世界多維信息的獲取和感知。談及萬物互聯感知層關鍵器件,郭宏偉指出,現階段傳感器輸出功能單一,產業空心化嚴重,高端傳感器被國外壟斷,我國傳感器處于中低端領域。要實現萬物互聯,必須發展具有數據采集、數據存儲、通信傳輸、統計分析以及自補償、自檢查、自校正、自診斷的智能傳感器,智能傳感器本身含有的信息量讓5G這條信息的高速公路具備了更好的使用價值。 若把數字經濟比作運轉復雜的機器,則傳感器便是其中的一顆顆螺絲釘,螺絲釘的質量將直接決定機器的功能、質量和壽命。因此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則是數字經濟的基石。隨著5G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生產要素加速數字化和智能化。在這一進程中,也將推進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