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智慧城市的各項建設,離不開傳感器技術的強力參與。下面,我們就來看兩則國外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傳感技術運用案例。
“城市樹”空氣凈化裝置,資料圖
1.柏林將傳感器技術運用到城市空氣凈化裝置中
根據歐盟相關標準,城市微顆粒的日限值為每立方米50微克,一年內超標次數不得超過35次。但是根據德聯邦環境署的檢測報告,今年1月以來,僅柏林一個監測站測得的空氣質量指標就有17次超標,其它兩個監測站也各有16次超標。
為解決大城市空氣質量問題,柏林一家名為“綠色城市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利用綠色植物過濾空氣中細微粉塵、吸收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天然功能,開發了一種被稱為“城市樹”的空氣凈化裝置。
外形似高墻的“城市樹”空氣凈化裝置,資料圖
該裝置的外形猶如一堵4米高墻,兩面栽有青苔,除了垂直栽培技術外,這種新型的生物空氣凈化裝置集傳感技術、太陽能技術和數字監控等技術于一體。比如通過72個傳感器不僅能采集氣候和環境數據,而且還可以對1682個花盆的泥土濕度進行單獨管理,并能實現對設備的遠程監控。由于整個裝置使用了太陽能技術,并自帶水箱,從而使這套空氣凈化裝置能自主運行,這一設計大大降低了設備的運行成本。
這種新型的生物空氣凈化裝置的除塵能力相當于275棵天然城市樹,能過濾417輛汽車產生的微顆粒,每年減少240噸二氧化碳排放。柏林、德累斯頓、巴黎、奧斯陸、香港等國際大都市已開始種植這種人工的“城市樹”。
2.新西蘭城市大力運用智能傳感器建設智慧城市
你能想像你城市的傳感器能立即檢測到涂鴉嗎?還是在公民不守規矩的時候提醒警察?新西蘭城市的傳感器已經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這項技術很快將在全國各地推廣。運營經理能通過實時信息的傳感器提供的強大工具,來快速識別問題并優化結果,城市也由此具有巨大的轉型潛力。該國城市正在共同努力,激勵彼此,分享最佳做法。
在惠靈頓的古巴購物中心,傳感器能使用幾種不同的感知技術來確定是否有緊急情況發生:音頻傳感器可以識別破碎的玻璃和尖叫的聲音,如果聽到它們,將立即警告警察;商場的視覺傳感器也可以識別形狀,告訴消費者和乞丐之間的區別,一旦發現乞丐,將派遣幫助弱勢社區的機構來處理。
在新西蘭其他地方,傳感器也會具備嗅覺功能,一些放置在涂鴉的地方,可以檢測到新鮮油漆的氣味。同時,在因6年前災難性地震仍在重建的基督城,使用智能傳感器已成為其重建工作的關鍵部分。各種傳感器的應用,該城將會變成一個聰明的城市。
目前,奧克蘭、惠靈頓和基督城的議會正在共同努力,分享智慧城市技術的主要優勢;特別是他們的合作伙伴關系旨在獲取和分享更多的數據,這些數據將改善決策和實施,同時這種合作也分散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