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的應用
傳統的環境監測通常采用離線分析方法,操作復雜,所需儀器昂貴,且不適宜進行現場快速監測和連續在線分析。隨著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生物傳感器在建立和發展連續、在線、快速的現場監測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 水質監測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體有機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BOD的研究對于水質監測及處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此研究也成為水質檢測科技發展的方向。
BOD的傳統標準稀釋法所需時間長,操作繁瑣,準確度差,BOD傳感器不僅能滿足實際監測的要求,并具有快速、靈敏的特點。 隨著BOD快速測定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BODst(快速BOD測定值)還可作為在線監測生物處理過程的一個重要參數 。
2)大氣質量監測
生物傳感器可監測大氣中的CO2,NO ,NH3及CH,等。Antonelli M等人 采用地衣組織研制了一種傳感器,有望用于對大氣、水和油等物質中苯的濃度的監測。用多孔滲透膜、固定化硝化細菌和氧電極組成的微生物傳感器,可測定樣品中亞硝酸鹽含量,從而推知空氣中NO 的濃度,其檢測極限為1 xl0 mol/L。
在食品工程中的應用
食用牛肉很容易被大腸桿菌0157. H7.所感染,因此需要快速、靈敏的方法檢測和防御大腸桿菌0157. H7.一類的細菌。 生物傳感器可以直接測量102CFU(菌落形成單位)的大腸桿菌0157. H7.。
檢測病原體之后即可以將它分離到培養基上生長。從檢測出病原體到從樣品中重新獲得病原體并使它在培養基上獨立生長總共只需1天時間,而傳統方法需要4天。
還有一種快速靈敏的免疫生物傳感器可以用于測量牛奶中雙氫除蟲菌素的殘余物。它是基于細胞質基因組的反應,通過光學系統傳輸信號,己達到的檢測
極限為16. 2nd/ mL。
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生物傳感器在化學、生物戰劑的偵檢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生物傳感器已應用于監測多種細菌、病毒及其毒素(如炭疽芽胞桿菌、鼠疫耶爾森菌、埃博拉出血熱病毒、肉毒桿菌類毒素等) , 在化學戰劑檢測中研究和使用最多的是乙酰膽堿脂酶傳感器。
20世紀5O年代,就有人設計了沙林毒劑的酶檢測方法,可檢出0.1—0.5×10 的沙林,這一方法至今仍被國際上普遍用于神經性毒劑偵毒包和報警器中。
結語:
生物傳感器可以取代常規的化學分析方法,因此,它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場技術革命。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大大加速了與生物學、醫學、信息學等學科息息相關的各類新型生物傳感器的發展,這給當前生物傳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生物傳感器作為多學科交叉的高科技領域,如何組織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和財力、物力來推動這一高科技領域在我國的發展,不僅是對生物、信息、物理、化學、醫學、微電子、材料等相關領域中科技人員的挑戰,也是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面臨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