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經真真切切地走進了我們的世界,可穿戴設備、智能感知的應用研究也將生物傳感器推到了前臺。
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由分子識別部分(敏感元件)和轉換部分(換能器)構成:
以分子識別部分去識別被測目標,是可以引起某種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的主要功能元件。分子識別部分是生物傳感器選擇性測定的基礎。主要有酶、抗體、核酸、DNA、細胞受體和完整細胞等。
把生物活性表達的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物理或化學換能器(傳感器),主要有電化學器件、光學器件、熱敏器件、聲波器件、壓敏器件等。
生物傳感器原理圖
各種生物傳感器有以下共同的結構:包括一種或數種相關生物活性材料(生物膜)及能把生物活性表達的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物理或化學換能器(傳感器),二者組合在一起,用現代微電子和自動化儀表技術進行生物信號的再加工,構成各種可以使用的生物傳感器分析裝置、儀器和系統。
生物傳感器實現以下三個功能:
感受:提取出動植物發揮感知作用的生物材料,包括:生物組織、微生物、細胞器、酶、抗體、抗原、核酸、DNA等。實現生物材料或類生物材料的批量生產,反復利用,降低檢測的難度和成本。
觀察:將生物材料感受到的持續、有規律的信息轉換為人們可以理解的信息。
反應:將信息通過光學、壓電、電化學、溫度、電磁等方式展示給人們,為人們的決策提供依據。